百越,是指我国古代沿海一带很多民族的统称,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其分布范围大致在吴楚以南的山区,包括现在的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
具体来说,有浙江北部的于越(春秋时期的越国)、浙江南部山区的瓯越国(东瓯越,大致在现在的温州一带)、江西安徽一带的干越国、福建一带的闽越国、广东一带的南越国,以及广西一带的西瓯越国等。
百越的范围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的迁徙和融合而有所变化。
中国历史上的百越国存在的时间为公元前203年至公元前111年,共存在了92年。百越国消失的原因主要是秦朝的军队占领岭南,实行军事统治和郡县制,还有就是内部战乱。
百越,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局部零散分布还包括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
西周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位于黄河流域,即今天的陕西省和河南省一带。而长江以南地区在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相对较小,因此,西周时期在长江以南并没有形成国家。
需要注意的是,长江以南地区在西周时期虽然未形成国家,但可能存在一些部落或方国。这些部落或方国与西周王朝的关系可能较为松散,但并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实体。
此外,随着历史的发展,长江以南地区逐渐得到了开发和发展,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苗是中国上古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又被称为“苗民”、“有苗”,主要分布在洞庭湖(今湖南北部)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一带。梁启超认为,三苗的“苗”就是“蛮”,系一音之转,尧舜时期称三苗,而春秋时则称为蛮。
当禹的夏部落联盟跨入奴隶社会时,三苗已有“君子”、“小人”之分,开始有了阶级分化。有的文献记载三苗“惟作五虐之刑”,即最早发明了刑罚。此外,三苗还有“髽首”的习俗,即将麻和头发合编成。文明古国之南,主要指的是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古代王国——南诏和大理。
南诏,是一个由乌蛮族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在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的古代王国。皮罗阁统一了洱海地区的六个部落,称为六诏,而蒙舍诏位于最南,因此被称为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诏逐渐征服了西洱河地区的各个部落,统一了洱海地区。
南诏王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南诏国的疆域扩展到了今天的云南全境、四川南部和贵州西部等地。南诏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军事行政的联合体,王下设清平官六人,相当于宰相,大军将十二人,掌管军事。南诏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有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