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集体婚礼

且隋 玄武季 2672 字 1个月前

庚午年戊寅月己卯日。

粟末地第二次大型的集体婚礼仪式,在乐巢即将隆重举行。

两千人的大剧场,座无虚席。

德义团,包办了婚礼现场的全部工作。

萨满吉、狐、清月三人,主持典礼。

乐巢外的巨大广场,则被临时布置成为了晚宴大厅。

巨大的牛皮围帐,将寒风阻挡在外边。

一个个方顶的帐篷里,摆着粟末地的家具新品。

八仙桌,大长凳。

重影的后勤营,包揽了宴会的菜品和服务。

集体婚礼,倒也不是粟末地的首创。

据《后汉书》记载,光武帝的能臣任延,在担任九真(越南北部一带)太守期间,就组织过一场破天荒、创纪录的集体婚礼。

“延乃移书属县”,“皆以年齿相配。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

任太守为什么这么干呢?

因为,任延到任自后,发现“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

这种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的生活,严重影响太守府的大政方针,阻碍有组织的社会生产进行。

那这样干有啥好的结果?

“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

世界上,最早组织集体婚礼的记录,可推到公元前324年。

马其顿大帝亚历山大,灭亡波斯之后,下令部下在俘获的一万名波斯贵妇之中,必选一人为妻。

给这些新人登记造册之后,亚历山大推出了一系列奖励促使。

给每对新婚夫妇,赠予了一个纯金的纪念杯,并为所有的人清偿了债务。

同时,还为高级将领们,准备了豪华的婚房。

这场名为宴会的大型集体婚礼,持续了五天。

亚历山大的目的,就是实现马其顿和波斯——欧洲和亚洲的融合,成为亚洲真正的王。

显然,他清楚一个道理。

相比于强力推行礼仪、服装和语言这类传统方法,反而是大力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相互婚姻,其社会融合交流的效果要更好,也更加深入。

阿布契郎当然知道亚历山大和任延的故事。

亚历山大,来自于前世的世界史认知。

任延的故事,却是当自己表达要举办集体婚礼的意思之后,司徒先生给他的引经据典。

这也是为什么粟末地政府内部,对于集体婚礼的态度出奇一致、表示赞同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粟末,已经只是一个地域概念,而非种族名称。

这里面,有靺鞨人、隋人、室韦人、契丹人、奚国人、霫族人、突厥人、高丽人、波斯人。

如果连那些战俘都算上的话,还有新罗人、百济人、倭国人。

估计,按照粟末政府现在的这种人口政策,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异族婚产生。

那么,集体婚礼,就是解决不同婚俗、消除信仰矛盾、相互深度融合的最好办法。

一千对新人,但不一定是一千人。

一个茶壶对几个杯子的情况,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做为粟末地最高的军事和行政首脑,阿布契郎就是一个茶壶配两个酒杯。

其他的,那就是一对一了。

当然,这当有一部分人是娶妾。

特别是那些隋军旧人,好多都在远征之前就已经在家里娶了妻。

只是世事难料,如今不论是主动逃跑还是被动落败,都得以逃亡罪名流落大东北。

在大隋朝廷没特赦之前,谁都不敢再和家里联系。

所以,现在在粟末地政府的组织下,娶个妾过日子、再次成家立业,还是可以的。

像裴行俨、麦梦才、苏定方这类人,原本就是当地望族,早在家中有了婚配,只是还没办婚礼而已。

所以,娶妾以度荒日,是可行之举。

估计过上这么一年半载,还得再回老家,办堂堂娶妻之礼。

正儿八经利用集体婚礼娶妻的,大部分就是粟末部原来的子弟。

包括那些重影、灰影、搜影、的中下级军官及士兵们。

至于政府这边,也有好些人。

像贾农、伊本拉汉姆、于柏子、阿里恰巴尔等。

他们正儿八经的在粟末族内、或是在室韦人中、或是在采买和招募的女子当中,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这里面,有几个特殊的婚姻。

一个是搜影的何虎。

他终于与霫族头人都伦西库的两个女儿,修成了正果。

大女儿乌兰巴珠——霫族族务协理,五女儿阿巴亥——霫族寒鸦关守将。

两姐妹,共嫁一夫,霫族传统。

听到了确定的消息,阿布还一时有点糊涂。

这何虎是要辞了军职去当上门女婿呢?

还是两姑娘辞了她爹守关的重任,安心服侍丈夫?

或者是结了婚来个分居两地的鹊桥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