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杨玄感终于反了

且隋 玄武季 2568 字 29天前

……

仔细数来,竟然有四十余贵族子弟,纷纷亮明身份,前往杨玄感军中。

朝堂哗然,天下纷纷。

这情况,不仅让杨侑等一干留守主事的人心惊肉跳,而且也让旁观的阿布倍感诧异。

这些人,可全是当朝的贵族子弟啊!

有名有姓的,都算是京城衙内群众的一流人物。

最特别的是,有一个算一个,可全是关陇势力的直系子弟啊!

这些人,不应该是广皇帝铁王座下的坚固基石吗?

难道他们不明白,这大隋广皇帝的天下,不就是他们的天下吗?

现在,这些本应是当朝天子最坚固的拥趸们,竟然开始扯旗造反!

这是要另立新王的节奏?!

真是,太搞笑了!

他们给这个世界的大隋搞出了一个天大的冷笑话!

谁会得益?

杨玄感口头上提出了“救民”的旗号,声言“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小主,

并叫嚣着要拥立秦王杨浩为主。

呵呵!

得益的是黎民百姓?

是秦王杨浩?

还是以杨玄感为首的关陇子弟、以及他们背后的关陇贵族?

拭目以待!

六月乙巳,礼部尚书杨玄感反于黎阳。

黎阳仓在经济、军事上的战略地位,让他将此做为自己发家起事的据点。

杨玄感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谋主李密等人谋议,正式开始实施自己的方略。

首先,为了让广皇帝的大军断粮挨饿而使得溃散、迟滞,在他的授意之下,黎阳仓开始不再按时发运大军粮草。

涿郡、怀远、营州、襄平诸城,各运转大仓的粮食日渐不足。

整个陆路远征部队的步伐,不得不开始缓慢下来。

广皇帝大怒,遣特使沿路追查。

一直到黎阳仓,特使严词催逼杨玄感,让其按计划火速发运粮草。

可杨尚书仅用一句话就交代了特使和广皇帝。

“云河之上,颇多反贼劫粮,已派水陆河防大军,全面清剿,未果之前,不敢贸然发运。”

这话,没毛病!

黎阳到涿郡这一段,粮草的安全运输责任,可全部压在杨玄感的身上。

粮秣一旦出了问题,首要的麻烦自然要找在杨玄感头上。

这时候,像翟让的瓦岗匪叛、高土达匪叛、窦建德匪叛、张金称匪叛、杜伏威匪叛等,都在瞄准大运河疯狂地做着各种文章。

特使即使再厉害,在杨玄感的如此理由之下,也无计可施。

其次,为了解决领军心腹大将短缺的问题,杨玄感将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偷偷从东征大军中召唤回来。

还把东都城中另一个弟弟杨玄挺,也秘密招入军中。

这些可靠的亲人,将和其他一帮投奔而来的权贵子弟,率领诸军。

第三,建立了自己的军政两套班子。

杨玄感以李密为军国大相师,谋划军政两路。

任命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各自部众接近万人。

此外,他派出使者密信,积极联络周边郡府,共谋大业。

那些平素对广皇帝有怨、或者这天下大局不满的人,开始纷纷投效,或暗通款曲。

甚至是现在的朝堂之中,如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人,也开始秘密苟且。

杨玄感造反的FLAG正式一竖,风云即变。

他老爹杨素的门生故吏、以及平素里与之交好的亲朋好友,开始明目张胆地前来投奔。

这事儿,赶早不赶晚。

早了,就是从龙之功。

晚了,那只能算识时务者!

一时之间,杨玄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到月末的时候,他的这支造反队伍,很快就发展到四万余。

策划大师、杨玄感的谋主李密,给杨玄感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占涿郡,扼榆关,掐断广皇帝回国归路。

中策,占西京,回归关陇势力的老巢关中,与广皇帝形成东西对峙之势,两分天下,徐图大计。

下策,占西京,踞国都,领大义,号天下群雄,共击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