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深受以马为主要机动载体的周边游牧民族威胁和侵扰。
刚开始,不堪其扰的中原政权,总是想用修长城、筑大城、建坞堡等这样的消极手段应对。
后来,便明白光是消极防御,是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王国地盘和财产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于是,购买,养马,相马,训马,用马……开始在中原王朝中日渐兴起,并得到了历代帝王的重点关注。
大隋,结束了汉末以来中原长期分裂、军阀割据、战乱不休的局面。
当内部靖安之后,如何抵御和消除周边各族,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成为帝国的政治军事的重点。
文帝时,沿用先朝祖制,由太仆寺统全国厮牧车马之政。
太仆寺,辖各地国有牧监多至六十余所,还有驾部掌全国驿马,及官私马的簿籍。
之下陇右牧,则主管全国的军牧,专门养殖军事用畜。
至广皇帝时,由于帝国征战日趋频繁,太仆寺和陇右牧的地位更是达到了历史地位的最高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陇右,陇山之右,即六盘山以西广大地区。
陇右牧,便是设置在陇右牧区各种军事畜牧机构的总称,置总监、副监、丞等属官,以统天下诸军牧。
其下各牧,又设置相应官员,来具体执行军畜养殖之事。
从而,大隋帝国形成了太仆寺统管、陇右牧主责、以监统牧的天下军牧制度。
陇右牧的下属单位,颇多。
有,骅骝牧,二十四军马牧,驴骡牧,原州羊牧,原州驼牛牧,盐州牧,苑川十二马牧,沙苑羊牧等。
同时,它又监管皮毛监,管理全国牲畜皮毛的加工、使用、交易、存储等事,以利于军事用途。
骅骝牧及二十四军马牧,地位较高,置仪同三司、尉、大都督、帅都督四等官制。
驴骡牧、驼牛牧、苑川十二马牧和羊牧,则设都督或尉。
盐州牧监,靠近京师,且接近突厥边防要地。
所以,此牧的官员层级较多,官职设置也更全,既有总监、副监和丞,也有仪同三司、尉、大都督、帅都督尉四个牧职。
大隋马业,其种马来源比较复杂。
一部分是本地马,另一部分是来自国外引进。
本地马,有生活在祁连山南北的河曲马,也有中原地区驴马杂交的健骡。
引进马,主要有通过互市交易而来的西域康国马、两河马、乌孙马、大宛马等。
但主要的引进马,还是吐谷浑之战后,缴获、进贡的战马,数量达数十万匹之多。
这些马匹,在陇右牧的统一管理之下,在大隋西部先行繁衍豢养。
与此同时,大隋开创性的展开了华夏历史上首次人工马匹培育。
大业五年,在青海牧投放俊美母马二千余匹,在川谷以求神逸马种。
然后,又会陆续选出优良战马,前往娄烦、盐州、马邑一带,进行适应性训练繁殖。
再然后,逐渐走向帝国的南部。
后来,军屯和马牧的争地矛盾开始凸显。
文帝接受大将军贺娄子干的上书,开始压缩农耕区的扩张之势,为陇右牧的军牧产业全面让路。
到文皇帝决定东征高句丽的时候,陇右牧有种马十万匹,青马百万匹,儿马三十余万。
其他驴、骡、牛、骆驼等驮畜无算,羊、猪等无数。
而整个大隋马政的公务管理人员,达到了空前的两千余人。
广皇帝时,太仆寺正卿为从三品,陇右牧总监为从五品。
太仆正卿这个工作,窦善、史祥、慕容悉达、杨义臣、元智都干过。
现在的太仆寺正卿,正是关陇贵族子弟元智。
而陇右牧总监,原来是降职的原太仆寺正卿慕容悉达,可他去年因病去世后,此职一直空缺。
杨子灿迁雍州大总管,自然是兼任了陇右牧总监一职。
而他的手下,便是陇右牧副监张万岁。
张万岁,天水郡冀县杀驴坡人士,祖籍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