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刘邦知过能改

回顾过往,考察得失,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吉利。

刘邦有很多优点。他为人仁厚,乐善好施,个性洒脱不拘小节,从善如流,总能及时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比如对韩信这个人,刘邦本是有一些偏见的,但是在萧何和陈平的劝谏下,他先后两次及时纠偏,这才得以摘下楚汉相争的胜利果实。

在对待儒生郦食其的态度上,他也是知过能改。

郦食其(卒于公元前203年),陈留郡雍丘县高阳乡(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人,楚汉时期的一名儒生。

刘邦西征经过高阳时,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是高阳乡看守大门的一名小吏。当时,来来去去经过高阳的军队很多,郦食其觉得只有刘邦的器量最大,于是登门求见。

刘邦听说来人是一个儒生,也没放在心上,大模大样地坐在床上,一边伸着两条腿让两个侍女洗脚,一边接见了郦食其。郦食其见状,作了一个长揖却不下拜,问道:“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消灭秦国?”刘邦开骂了:“你这迂腐的儒生!天下人受暴秦的苦已经很久了,你怎么能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食其当即回答说:“既然您决心推翻暴秦,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对待长者。”

刘邦马上不洗脚了。他整整齐齐的穿上衣服,客客气气地把郦食其请到上位坐下,然后向他行礼道歉。郦食其很快帮他占领了陈留,得到了秦军的粮草。又举荐他的弟弟郦商,让他带领几千人跟随刘邦东征西讨。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满腹担忧地和郦食其商量如何削弱楚国的势力。郦食其告诉他,只要重新封立六国后裔,天下就能归顺,项羽一定恭恭敬敬前来朝拜,刘邦就可以面南称孤了。刘邦大喜,说好,好,好,你赶快刻制印信出发吧。这时张良刚好来了。刘邦心中高兴,他一边吃饭,一边把郦食其的计策告诉了张良。张良借着桌上的筷子提出“八难”,最后总结说,如果用这个计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刘邦听完,吐出口中的饭菜,骂道:“这个书呆子,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连忙下令销毁了那些印信。

在楚汉订立盟约后,刘邦本来想就此退兵。他没有意识到,此时的大汉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版图,士气高昂,军容鼎盛,正是灭楚的大好时机。幸好张良和陈平一起劝刘邦应毕其功于一役,否则放项羽东归就像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刘邦如梦初醒,亲率大军杀了个回马枪全力追击楚军,又令韩信、彭越率军两翼合围。公元前202年,汉军把楚军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韩信布置下十面埋伏,一直将项羽逼到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因为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项羽死后,刘邦便按照鲁公的礼制安葬了他。他并没有对项氏宗族赶尽杀绝,而是把他们全部赐姓为刘,加封为侯。

刘邦打败项羽后,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封建帝国。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