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人君南面,长袖善舞

上六:振恒,凶。

摇摆不定,凶险。

为人处世,若是首鼠两端、犹豫不决,态度摇摆不定,左右为难,肯定是很危险的。

另一位中兴名将契丹人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就是现成的例子。

与郭子仪历四朝不倒全功保身不同,李光弼差点晚节不保。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性格决定命运。

郭子仪为人宽和大度,而李光弼则更加严厉苛刻。因为性格不合,两位中兴名将最初的关系并不怎么好。

两人曾同在朔方军中担任牙门都将,因相互看不惯,两人平时连话都不肯多谈。后来,郭子仪受命接掌朔方节度使,率兵东征平叛。李光弼以为郭子仪会公报私仇,借机打击报复,犹豫再三后找到郭子仪说:“我情愿一死,只求你赦免我的妻子儿女。”

郭子仪则搂着李光弼的肩膀道:“当今国乱主迁,哪里是心怀私怨的时候呀?”随后举荐其担任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叛。

两人冰释前嫌,携手平定安史之乱,并各自立下不世奇功,时人并称“李郭”。

平定安史之乱,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的是李光弼。他治军严整,足智多谋,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

这个评价,比郭子仪还要高。

但正因其功高盖世,遭到了宦官鱼朝恩、程元振等人的嫉妒和陷害。 po18书屋

与郭子仪唾面自干不同,李光弼和仆固怀恩一样,也是心中暗生怨怼,久而久之渐生异志。

公元763年,在吐蕃攻占长安唐代宗出逃陕州一役中,除郭子仪以外,李光弼也被急召勤王。

郭子仪应召而来,最终以几百人吓退吐蕃,立下奇功。而李光弼则以各种理由迁延未至。

吐蕃被击退后,唐代宗为笼络李光弼,拟任命他为东都留守。李光弼却称诏书未至,公然率军返回徐州,试图拥兵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