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阳听着樊舜的计划,确实跟自己的计划有重合的部分,只不过王华阳的胃口没有那么大,只是想先吞并渤泥国,而樊舜的胃口比自己更大,直接要一举吞并爪哇国和渤泥国。
樊舜继续说道:“蒙古人明年不是要大宋跟他们一起去征讨安南吗,到时候咱们跟蒙古就是联盟,如果爪哇国和渤泥国攻打大宋,大宋可以直接要求蒙古出兵保护咱们,毕竟咱们名义上是大元的藩属国,宗主国保护藩属国是义不容辞的义务,而到时候蒙古人一定会坐山观虎斗,他们会说朝廷正在安南用兵,抽不出兵力保护大宋,让大宋和爪哇国、渤泥国自行协商解决,他们巴不得别的国家灭了大宋,这个时候咱们再去反击爪哇国和渤泥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王华阳看着眼前的人,突然对樊舜感觉有点陌生,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大宋朝野是什么时间开始文臣开始变得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的。
大宋自建国开始,一直是重文轻武,文臣的地位高于武将,很多文臣是不屑于做武将的,也就是到了南宋末年,当武将战死后,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这些文臣扛起了大宋抵抗蒙古的旗帜,但是这三个人的军事水平确实一般,并没有挽救大宋与危亡。
而在东渡神州城后,陆秀夫执政的八年,陆秀夫沿用的还是大宋老一套策略:以文治武,防止武将做大,王华阳在这八年里,并没有发现文人有主张武力解决事情的苗头。
而当王华阳亲政后,文武分治,文臣不得干预军事,武将不能参与朝政,王华阳却突然发现,以往书生形象的文臣开始出现了武将化倾向,这些文人不再局限于用孔孟之道解决事情,遇到事情想到的第一解决办法竟然是用武力解决。
当阿基诺和曼古达图部落叛乱时,王华阳提议直接处死部落贵族和奴隶主,文臣没有反对,当王华阳出兵棉兰老岛时,文臣也没有反对,当王华阳出兵日本时,他们还没有反对,王华阳出兵大琉球时,文臣还是没有反对,并且还快速的拨付了军队的粮草,要是放在以前,这帮文人不得在朝堂上议论个三天三夜,说朝廷出兵是穷兵黩武,说朝廷随意用武力欺压弱小,说朝廷不顾士兵死活,但是现在大宋的朝堂上没有了这种声音,有的只是支持王华阳的军事行动。
不知不觉中,王华阳已经扭转了大宋重文轻武的局面,整个朝堂上都是积极进取之人,汉人的武德似乎被王华阳激活了。
王华阳被眼前的局面震惊了,原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尚武不尚武,是由皇帝决定的,当皇帝崇尚用武力解决事情的时候,即使是胆小怕事的书生也开始转向军师了。
而大宋自从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去世后,后面的皇帝出生后就在皇宫长大,没有军队服役的经历,身边最多的是太监和宫女,身边的老师又多是儒家大师,儒家讲究的是以德服人,被儒家大师培养的皇帝,自然是以文治国,他们的思维里是没有武力解决问题的想法的,即使是自己有绝对优势兵力,想到的不是用军队消灭对方,而是想着给对方一笔银子,让对方撤回去,从而减少百姓的伤亡。 小说免费大全
皇帝有这样的想法,提拔的人肯定也是有这样想法的人,长此以往,大宋成了一个被阉割的帝国。
这也正应了一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