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王利用权谋之术掌握了兵权之后,成功的收获了五万精锐士兵的拥护,而且也挑起了士兵与太子一派的对立。接下来就该有所动作了。
黎朝北部大营,开明王集结部队,义正言辞的发表讲话:“兄弟们,我们抛妻弃子,为了黎朝,自愿主战,前往前线与宋军对峙,可是太子一派把持朝政,挥霍无度,在后方肆意吃喝玩乐,全然不顾我等的死活,如若太子登上皇位,那我等更是没有出头之日,与其在此苦苦忍耐受死,倒不如我等进军都城,清理朝廷奸党,恢复我黎朝纲纪,拯救我黎朝于水火。”
底下一众士兵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就在等师出有名的一个理由,如今这个理由有了,纷纷表示:“清君侧,复朝纲!清君侧,复朝纲!”
于是五万大军立刻调转方向,往黎朝都城进军。北部大营倒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黎朝都城,太子却丝毫不慌,早有预料,他先是禀告父王黎桓,告诉他老五开明王有谋逆之心,如今集兵权一手,起兵谋反,即将到达京师。而后又对外发布诏书,宣布开明王谋逆篡位,大逆不道,起兵谋反,命令各地藩王起兵救援,又召集其余五道精兵,速速回京支援。
老五也发布了布告,细说了太子的几大罪状,把自己的委屈说的是头头是道,格外的无奈,一时之间,各地民众和藩王都分不清谁对谁错,大家都在等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谁就是那个说真话的人。所以各地藩王都格外的安静,并没有真正的去都城支援,也并没有无动于衷,只是象征性的集结部队原地不动,大家都在等一个结果。
开明王的布告传到了京师,皇帝黎桓知道后勃然大怒,立刻把太子叫来对峙:“寡人说好端端的为什么北部大营的士兵会突然谋反,原来是你迟迟不发粮草钱饷所致,你这太子当的好啊,瞧瞧现在你干的好事。”太子急忙辩解道:“父皇,您听儿臣解释,老五本来就野心勃勃,我一直觉得大哥和四弟的死一直有蹊跷,宋军初来乍到,怎么可能把地形和情况摸得那么清楚,又怎么能够精准的在必经之地设伏埋伏,唯一的一种情况就是有人与宋军勾结告密,那么大哥和四弟死后,对谁有好处?当然是老五啦,老六和老七对老五还构不成威胁,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老五都能碾压他们,但是大哥和四弟在,老五还需要谨慎一些,毕竟他们能对老五形成有效制衡,父王您当初让他们各领一万人马,不也是害怕他们合兵一处,从而权力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嘛?如今大哥、四弟死后,老五顺理成章的控制了五万人马,紧接着就找个借口起兵谋反了,就算我给他军粮和钱饷,他还是会找其他的借口来进行谋反的。”
黎桓听后大为震惊,他没有想到几个儿子的关系竟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明明太子已经设立,他不敢相信其他儿子竟然还有所企图。何况老五开明王一向仁义,几个皇子之间相处的也格外团结。他来不及去追究谁对谁错,当务之急,北宋大军压境,应该先停止内耗。
到底还是皇帝,政治魄力还是有的,考虑到老五开明王起兵的理由是清君侧,当即黎桓就发布诏书,将太子囚禁,同时宣布,若此时停止起兵,则可以不追究谋反之罪,并且钱粮立刻供上。可是开明王老五怎么甘心就这样轻易放弃,何况都城内还有他的许多势力和眼线,这些势力和眼线立刻散布消息说皇上黎桓要废除太子以换来叛军的停战。
太子自然也是有势力的人,何况太子已经被囚禁,太子府一帮人臣立刻着手安排进入大牢见到了太子,太子若是想谋反,如今也是轻而易举,因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代理执政,许多关键位置的官员都已经被他收拢过来了。经过大家的一致商议,最终决定发动政变,提前逼黎桓退位。于是太子被救了出来,随即召集太子府的亲军,开始了谋反。
守卫都城的“天子军”已经被太子的手下所控制掌管,因此只是按兵不动。只有宫殿的几百禁军,根本构不成有效的反击。就这样太子索性直接一不做、二不休发动兵变,杀入了皇宫,逼得自己的老爹黎桓提前退位,发布退位诏书。而后自己理所应当的坐上了皇位。
消息传出,这下朝野震惊,老五开明王立刻表示皇帝黎桓是被逼宫不得已才退位,这恰恰给了老五继续兴兵的理由,这下又多了一个攻打都城的理由了,那就是救出皇帝黎桓。一时之间,两军就要交战,究竟谁是最终胜利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开明王利用权谋之术掌握了兵权之后,成功的收获了五万精锐士兵的拥护,而且也挑起了士兵与太子一派的对立。接下来就该有所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