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两千蒙古骑兵围攻大阪城?

蒙古的成吉思汗,这位被誉为“一代天骄”的草原霸主,率领着他那无敌的铁骑,从草原深处疾驰而来;南海的哥伦布,这位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驾驭着他的帆船,穿越重洋,带着他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而来自日本的织田信长,则以其果敢、智谋和冷酷无情着称于世,他带领着大批精锐武士,如旋风般席卷而来。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杨六郎立刻意识到难度升级了。如果不能尽快收服这些历史名将,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璀璨星辰,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和智慧。稍有不慎,自己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此时此刻,杨六郎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深知当前局势错综复杂,但他必须果断地采取行动。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首先将目标锁定在织田信长身上。

诚然,蒙古的成吉思汗确实强大无比,但幸运的是,岳胜以及边关二十四将坚守阵地,他们的实力不容小觑。虽说无法保证一定能够战胜敌人,但守住国土应当不成问题。至于南海方向,情况同样乐观。大郎、四郎和三郎并未撤军,他们依然坚守岗位,与此同时,小梁王麾下也是人才辈出,可以有效抵御来自哥伦布的海上威胁。

在这风起云涌之际,杨六郎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使命。

至于织田信长嘛,他觉得根本就不足为惧。毕竟,在织田信长的手底下,必定会有一个被称为丰臣秀吉的家伙存在。而且呢,这个丰臣秀吉啊,他自己又有一个叫德川家康的部下。嘿呀!这三个人物啊,那可是在日本历史上声名显赫啊!他们成功地实现了权力的更迭交替。具体来说呢,织田信长就像是那个寻找水井的人,丰臣秀吉则恰似挖掘水井的人,而德川家康呢,则如同享受井水的人。只要巧妙地利用好他们内心那种不断攀爬、向上进取的野心欲望,完全能够从其内部将他们彻底瓦解崩溃。

更何况日本的战争往往难以发展成大规模作战,例如幕府混战时期,其规模简直无法与同一时期中国动辄数十万大军参与的战役相比拟。那种场面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两个小村庄之间发生的小规模斗殴,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型战争。毕竟,要想引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需要众多因素相互作用并达到一定程度才行,但显然日本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

想到此,杨六郎更加有信心了。他要继续狠狠的羞辱日本。听说日本天皇的皇后带着天皇的皇子已经跑到织田信长那里了,那就发兵大阪,这次让蒙古士兵做先锋。正好验证一下蒙古士兵的实力。

说干就干!此次所率之三万七千大军中,有两千名蒙古士卒赫然在列。这些来自草原的儿郎们自幼便与马匹为伴、于马背成长,其骑射技艺之精湛,自是非同凡响。未几,他们已然装备齐整——胯下骑着雄健的战马,手中握持着锋利的箭矢,充当起宋军的前锋,气势如虹地向着大阪疾驰而去。

大阪作为织田信长的根据地,已经被他用心经营了很长时间。这里不仅储存着大量的粮草,可以满足长时间的供应需求;城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而且拥有充足的士兵来源,随时可以招募到优秀的战士补充兵力。整个城市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深厚的底蕴。无论是在军事防御还是资源储备方面,大阪都具备了无与伦比的优势,成为了织田信长最为可靠的后方基地。

然而,那两千名蒙古士兵可绝非等闲之辈!他们身经百战、训练有素,胯下的战马更是矫健敏捷。只见他们风驰电掣般地冲向城墙,眨眼间便抵达城前。紧接着,一阵密集的箭雨如蝗虫过境般射向城中,随后迅速撤离。这种战术乃是蒙古人惯用的诱敌之计,旨在试探城中守军的实力和反应。

织田信长手下的一些将领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毫不犹豫地派遣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队伍展开追击行动。然而,蒙古骑兵却狡猾无比,他们不断地进行骚扰战术。每次都是先放出一波箭矢攻击,然后迅速撤退;当城里的日本骑兵不愿继续追击时,他们又会再次发动袭击,持续引诱敌人远离大阪城。就这样,日本武士们被一步步引入了陷阱之中。等到他们终于意识到情况不对劲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从两边包抄上来的蒙古骑兵如饿虎扑食一般,以雷霆万钧之势对这股追出来的日本骑兵进行了合围。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冷峻和果敢,手中的弓箭如同闪电般飞驰而出。

蒙古骑兵们身经百战,训练有素。他们充分发挥出了蒙古人擅长骑射的本领,在马匹的奔腾中准确地瞄准敌人并射出致命的箭矢。每一次弓弦的颤动都伴随着一阵尖锐的呼啸声,箭矢如雨点般密集地飞向日本骑兵。

面对如此凶猛的攻击,日本骑兵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他们试图抵抗,但蒙古骑兵的箭雨无情地穿透了他们的铠甲,许多人纷纷中箭落马。鲜血染红了大地,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战场。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蒙古骑兵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精湛的战术技巧。他们的配合默契无间,进退有序,让敌人根本无法还手。而日本骑兵则被完全压制,毫无还手之力。

渐渐地,日本骑兵的人数越来越少,他们的士气也逐渐低落。最终,在蒙古骑兵的强大攻势下,这波日本骑兵全部被射死或落马被俘,战场上只剩下一片死寂和残肢断臂。蒙古骑兵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他们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他们是无可匹敌的战士。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