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绮心无奈的道:“就是有这个问题,这样的巨橹或许能够抵御住唐军的骆驼回旋炮,但是太重,步卒无法携行作战。”
“此事不难解决。”帐下的一个汉人奴从目光扫过停放在行辕外的一辆牦牛车,微笑说,“将巨橹装在牛车上即可!”
“安装在牛车上?”尚绮心击节叫道,“对呀,我怎么没有想过?”
人的思维就是这样,一个人想问题时,很容易陷入牛角尖出不来,但如果有两个人甚至更多人一起参与讨论,让思路碰撞,就容易突破困境,这就是集体智慧或者说群策群力。
关于这,老祖宗可是做过精辟的总结。
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说的就是集体智慧。
达札路恭也是这个信条的忠实践行者,为此还养了九个汉人奴从。
如果王臣也在这里,一定会感叹一句,蝴蝶的翅膀已经开始扇动,因为火器提前五百年出现,楯车也跟着提前出现了。
火器跟楯车,其实也是一对孪生兄弟,跟冷兵器和甲胄一个道理。
在冷兵器出现之后肯定就会出现甲胄,火器出现之后,肯定也会跟着出现楯车,因为甲胄和单兵手持橹盾已经不足以抵御火器,火器射出的弹丸,即便射不穿甲胄也同样可以对披甲的步卒造成内伤,这跟钝器击打是一个道理,轻则气血浮动丧失行动力,重则筋断骨裂甚至于体内大出血。
但是楯车可以完美的抵御火器的射击,无论是碗口铳、三眼铳、鸟铳甚至虎蹲炮之类的火炮,都不足以正面击穿楯车。
一直到明末,楯车都是东亚战场上的重要武器。
要等到上千斤的大口径红夷大炮出现,楯车才会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