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四节 最初的探索

临高启明 吹牛者 1617 字 1个月前

在旧时空这不算太大问题,一般的服务器房都是有多重数据备份,硬盘坏了无非买个新的就是,但是在这里,硬盘作为宝贵的数据储存载体是非常宝贵的东西。一旦损坏硬盘又没有备份就意味着一部分知识的彻底遗落。冯诺不得不小心翼翼的伺候着。榨取每一块硬盘的最大价值。

元老个人电脑开始出现故障和不可挽回的损坏,那些没坏的多少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配件磨损、老化、失效,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的高性能大容量集群虽然眼下还在正常运行,但是他得细水长流的保证让服务器再运转上一二十年。

元老们随船带来的计算中心是几组刀片服务器,另有若干胖节点,附带容量几十t的高速磁盘阵列作为存储。数据中心则是少量服务节点与以p计的普通磁盘阵列。还有一套磁带机备份系统。

设备并不宽裕,但总投资也超过了千万——再多元老院也负担不起了,毕竟当时各行各业都在伸手要钱、要装载配额。计算机系统要不是承载着巨大的知识储备,在某些元老眼中完全就是“奢侈的玩具”。

因为计算机元器件这些东西在元老有生之年基本是不可能制造的,所以对设备的保管和使用也是精打细算型的。

按照前几年实行的企划院下达的相关命令,所有的设备都要留出一套(件)运到了高山岭作为原始标准设备模板封存了起来,不列入可用储备。因此冯诺减少了运行的机组数量,只保证必须的运用。现在有一组数据中心的镜像放在大图书馆那边。冯诺这里的设备只是勉强维持正常运行。

计算中心在穿越早期防潮、防尘、防静电、恒温等保护措施做得严重不足,多少会影响到设备的寿命,特别是磁盘阵列里的硬盘。

理论上说服务器的运行寿命是很长,不关机运行七八年很常见,如果能维护得当,跑上十几年也没有问题。当然前提是有充分的维护,特别是配件的及时更换,服务器需要支持热插拔原因正在于此。

因为要尽可能的保证所有集群磁盘阵列的热备份,冯诺眼下只开一半的刀片。然后采取轮换开机和定期开机的方式来延长寿命,计算中心每隔两个月开两个月。数据中心则是和大图书馆那边的镜像轮流开机运行。

说起来,数据中心其实比计算中心更重要,计算中心主要是工业口和军工口的人在用,其他领域的大规模计算任务较少,大多在元老个人电脑和部门级的小型服务器上就搞定了。数据中心却是各个部门都离不了的地方,为了数据中心的归属权和管理权,大图书馆和企划院还撕过几次,大图书馆认为他们最核心的资源其实就是数据中心里的内容,而企划院则坚持集中管理集中使用的原则,要求把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放在一起。

两家闹到执委会,最后数据内容的索引、管理、查阅、审核等还是归了大图书馆,企划院这边只负责软硬件维护。后来第二次反围剿战备的时候,又转移了一套镜像到大图书馆离线运行,一来作为安全备份、二来便于大图书馆编制索引、规划“资料纸质化”项目,而且那边的电力供应也稳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