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八部天龙!

离石游记 半边人 2859 字 19小时前

老书生将碟子里的鱼肉夹起来,放到写字最工整正确的小孩子陶碗里作为奖励,小孩子可能这时间喝惯了鱼肉土豆粥,对稣烂的鱼肉更感兴趣,而且鱼被高压煮的稣烂,鱼骨头都可以轻松嚼碎,不象吃寻常的鱼,一不小心就会鱼骨刺戳破嘴巴,更不会被鱼刺卡住喉咙。

老书生又给写字最漂亮的小孩子一颗牛奶糖做为特别奖励,引来其小孩子的羡慕的眼神,那些小孩子虽说羡慕却没有出言讨要或是嫉妒争斗,像是要将吃牛奶糖的希望寄予下一次比试写字。

离石看着鱼肉土豆粥快冒热气时,老书生又将一小木盆切碎的菘菜倒进锅里继续煮。

这时外面传来喝斥声,庙门外有放工的流民返回城煌庙吃饭,却被内侍喝止不得高声喧哗。

再耽误下去,要影响放工流民回来吃饭,看一看留在家中的小孩子,再带饭给还在城里干活的家人。

离石转身走出城煌庙,又吩咐内侍给城煌庙庙祝老书生带句话,把庙门口坡顶上的两个新坟重点照顾一下,再给城煌庙捐几张黑龙纸币,让老书生添置一些大秦史书,让小孩子能多了解一些有关大秦的完整史书知识。

城煌庙外已经有十来个拿着竹蔑大扫把的妇人,这些妇人多多少少手脚都有些僵硬,细致的工作可能做不了,她们可能暂时先找个扫大街的工作,就当是临时过渡。

这个城煌庙更像是工作前的就业培训中心,陆陆续续还有流民继续往临时收容中心走,这些流民都是年龄大点的男人,他们是专门掏沟、挖坑的工人,疏通地下排水系统,临时干些没人肯干的脏活累活,只等攒足钱再去找条件更好一些的廉租房去住。

十多个内侍盯着仨个和尚围着两个新坟包念经,旁边还有一个小女娃趴在老虎背上唾觉,大老虎虎视眈眈守护者三位高僧念经,像是大老虎也听高僧念经超度亡魂,这种场景看上去要多古怪就有多古怪。

汉人爱凑热闹的天性就这样勾起来了,他们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眼前看到的一切,这才引起了内侍的低声喝斥。

走近新挖的两个小坟包,听着阿罗汉用汉话念着资料中说的汉语版往生咒,佛图庆和金刚力士却用梵语念诵着听不懂的经文,而刚开始围着看热闹的人,已经有人开始双手合十跟着低声诵经祈福。

这也许就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不知不觉之间反而让仨个和尚完成了传教活动,佛门真会见缝插针,能把不利的局面扭转到对他们有利的一面。

难怪佛教会渐渐发展壮大,若是仨人一开始就就硬杠到底,就没有后续的事情,现在离石反而不好阻止蕃僧念经超度亡魂,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情我愿的事情,还能怎么办?

离石拍一拍嗷呜的大脑袋,转身顺着城墙往城里走,他一动,嗷呜也着走了,嗷呜一走,仨个和尚念经的神秘光环就消失了大半,跟着凑热闹双手合十不知念什么的工人,脑子才开始清醒,想起还有其他事要办。

讨论之下,得出结论,神兽是从城煌庙里走出来的神兽,刚才摸神兽脑袋的人肯定是城煌庙里的神仙,是城煌老爷飞虎将军,是道家的神仙,而大老虎是道门的护法神。

传说就是这样编出来的,至于为什么编,那重要吗,一旦传说流传出去,总会有人不停的完善,一直到传说完善成神话。

文明向来是相互学习、相互渗透的,真正能把神话玩出新概念、新高度是天竺的婆罗门神话,据说道教刚开始时,道教的神话传说是没有实质故事情节的。

这样的神话人物,没有鲜明的特点,把谁套上神话人物的外套,谁就可以变成神话人物,神话人物经常变幻,道门记不自己教门的神仙,那些信徒就更记不住了。

这就为装神弄鬼,冒充道门神仙行凶作恶,提供了方便。

佛门更是抄袭的高手,生命力那是杠杠滴。

在佛教与婆罗门文化进入中原以后,借助佛教经典的故事,让故事在中原传播开来,像“佛祖割肉喂鹰”让一听故事马上就想到佛祖,并在文学创作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又像是达摩“一苇渡江”这些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传说,因此在中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本地化就是佛门传道的大法宝。

婆罗门文化是印度早期宗教的重要思想,婆罗门文化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当时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这一民族就是后来印度吠陀文化的创造者。

在西游记中沙和尚这个人物实际上就是取自婆罗门文化中《罗摩衍那》中的深沙神,而孙悟空则是哈奴曼,这些形象都是出自于婆罗门中"天道八生"的神祗。

佛教据此衍生出了“八部天龙”,严格来说这都是盗版,是盗版的衍生品,可见抄袭和盗版衍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也突显了原创的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