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衔田泥,纸鸢乘风起,梨落铺小径,春耕农人急。
刚经历过大旱与蝗灾的屯阳郡好不容易迎接来了新的一春,在雨水的滋润下,花开草长莺飞,农田里一副热闹的气象。
萧允荷登上笔架山,看到了一些残存的简易工事,除了烧的漆黑的石头与树木外,曾经大哥嘴里热闹非凡的笔架山木材交易集散地已然没有一点点痕迹的存在了。
山下的农人们忙着春耕,因为才大旱结束,下的一场不大的雨根本无济于事,所以很多农人们互相帮助着从笔架山的另一边的怒沧江取水,费时费力不说,还难以解决眼前的难题。
萧允荷观察了一阵后,下了山,拦住了一个忙碌的老农,询问起为何不从怒沧江引一条水渠过来,这样不仅能解决笔架山这边耕田的长期用水问题,也能为农人节省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那老农狐疑的盯着萧允荷半晌,好像在看一个傻子般,最后不耐烦的将萧允荷赶到一边,他还忙着接递水桶呢。
还是旁边一个心地善良的大娘看不下去了,将萧允荷扯过一边,详细讲述了其中的缘由。
笔架山山势并不高,确实阻拦了怒沧江,怒沧江也因此从这里改道,所以靠山这一边的洼地农田往年还好,这几年因为干旱的缘故,收成减少,农人们便更加困难了。
本来农人们开山伐林是有为开渠做打算的,奈何后面出了反叛的事,所以现在这件开渠这件事,是提都不能提的。
笔架山的事萧允荷都从孙大娘那里知道了,没想到其中竟然还有这等曲折。
也就是现在这些剩余的农人中,有很多家庭是受到牵连了,难怪刚才那老农的眼神如此奇怪。
萧允荷原本以为康富强镇压叛乱没有受到波及是因为昌王李明洛的缘故,后来又得知康富强是皇帝这边的人,更有传言说这场叛乱是昌王试探皇帝的手笔,种种揣测都有,错综复杂,令人难以分辨真假。
不管如何,萧允荷仍是决定从笔架山这边着手,孙大娘的话她不是不信,若是能再找到一两个知情者,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