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克西夏班师回府 言谶语道人索物

秦王本纪 墨染幽兰 3099 字 6个月前

是夜,李庚帐中观书,王通见李庚营帐中灯仍亮着,遂走向帐外亲兵。

“王通求见,麻烦告知。”

李庚此时帐中观书,闻帐外王通言语。

“不必通报,文远将军进来吧。”

王通闻之,行至帐中。

“拜见秦王殿下。”

“文远将军,家中尚有几口?”

“末将有一弟,名唤王达,表字子懿,在家伺候老母,只此三口。”

“汝弟如何?”

“舍弟武力尚可,使一柄荡寇狼牙棒,为人谦和,若不是在家侍奉家母,定随末将一同参军。”

李庚闻之,问道:“如此甚好,不知文远所来为何?”

“末将随秦王殿下征战数月,不曾家中置信。今日大军路过岷州,末将此番前来,一则告假回家看望家母,二则待家母百年之后,携舍弟一同入伍。”

“如此甚好,不知三日足否?”

“多谢秦王殿下,不消三日,末将星夜乘马,明日定可赶上大军。”

李庚闻之笑道:“此行不是行军打仗,无须急行,汝来军中数月有余,立下功劳,准汝告假三日,三日后至军营点卯。”

“多谢秦王殿下。”

王通随即起身,正欲离去。

“文远将军随亲兵去账上取三十两黄金,也算本王一点心意。”

王通闻之道:“秦王殿下,万万不可,军中用钱之处甚多,不可费之。”

“此些黄金,权当文远数月军饷,无需多言。”

王通闻之,领命告退。

此时,李峻正在营外独行,故地再过,深有感怀。数月间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只是物是人非。月上溪明三百里,烟弥岭暗一千重。如此夜景放在先前,定要吟诗一首,而今却提不起兴致。

正思间,迎面一人骑马驶来,李峻看去,骑马者乃是王通。

王通赶忙下马、作揖。

“拜见世子殿下。”

“文远将军深夜出营,欲往何处?”

“末将本是岷州人士,大军路过此地,秦王殿下准末将告假三日,特来辞别世子殿下。”

“天色不早,望将军早行,待至家中,代本世子向尊亲问好。”

王通闻之,告别李峻,骑马远去。

王通骑马行至家中,见房屋亮灯,房门未闩,遂推门而入,见家母与王达不曾入睡。

原是,白日间王达出门,见秦军行过,遂回家告诉老母,王母知王通孝顺,定要回家一趟,故自黄昏时留灯至此。

王通放下包袱,跪下叩了三个头。

“孩儿不孝,数月间不曾书信,让母亲甚是牵挂。”

“儿啊,此去为国效力,母亲不怪,孩儿快起。”

言毕,王达扶王通起身。

“通儿如今也是军官,不可在家久留,你弟一人在家足矣。”

“孩儿本想明早回营,秦王殿下仁厚,准告假三日。还赐些银两。”

言毕,打开包袱。

王母视之,道:“家中不愁吃穿,要此作甚,达儿山中狩猎亦可补贴家用,待孩儿回营时且带去。”

“孩儿亦不想,秦王赏赐,不敢不领。且房屋多年漏雨,母亲亦多年未曾添衣。孩儿此时不同往日,母亲无需节省。”

王母闻之作罢。王达此时端盆热水而来,王通洗漱安寝。

次日,天下大雨,忽而放晴,正是骤雨急停晴异样,娇花半落瘦分明。穿花蝶影缠绵过,隔树莺声断续来。

李庚见天色正好,遂率军启程。数日后,大军行至冯翔,李庚令李礼率军回营,自带五百亲兵,同李峻、李智随行文官回府,李礼领命。

行至府前,早有亲卫报知,此时沿街百姓、府中众人皆来相迎。

回至府中,李庚遣退众人,径往书房。

书房外,早有一人在此恭候,只见此人一身蓝色宽袍,正是皇帝身边红人,六大宦官之一李公公。

皇帝赵偕身边有六大宦官,亦是皇帝眼前红人,平时伺候皇上,鞍前马后,皇帝若有不便之事,亦令宦官为之。六宦官名曰赵、曹、孙、吴、郑、李,这李公公便是其一,李公公原名李帽,幼时与李庚有一饭之恩。后来两人,一人称王,一人为宦。相互往来密切,他人皆不知两人幼时有交。

数月前,西夏犯境,皇帝下旨令李庚平乱,问六宦官谁愿为监军,李公公自告奋勇,同李庚前去西关,平退西夏。

李庚见李公公站在门外多时。

“李公公久等了。”

“拜见秦王殿下,奴才也才刚到。”

言毕,李庚打开房门,李公公随之而入。入房后,两人相继坐下。

“公公此行如何?”

“秦王殿下果然教导有方,秦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手下武官有勇,文官多智。”

李公公又道:“李礼将军勇冠三军,李智军师算无遗策,二世子殿下力擒拓跋建英,更兼有世子殿下,不辱使命联晋克西夏。”

李庚闻之大笑。

“李公公不愧是圣上身边红人,果然能说会道。”

“秦王殿下谬赞了,奴才手无缚鸡之力,唯有这三寸不烂之舌。”

言毕,李庚从抽屉中拿出一锦盒。

李公公见之,忙道:“秦王殿下不可,奴才不敢收取。”

“无妨,此乃东海夜明珠,乃本王不惑之年峻儿所呈,本王多年征战,这雅物实在欣赏不来,不如送懂识之人。”

“此乃世子殿下所呈,奴才不敢。”

“公公且收,日后还要在圣上面前多多美言,方保我这秦地平安。”

“无须奴才多言,秦王殿下自是洪福齐天,世子殿下日后定是出类拔萃。”

言毕,双手接过锦盒放于袖中。

“此次西征,军中功过公公可曾记述详细?”

“回秦王殿下,不曾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