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斗策斗法斗阵斗将,跨年元旦新年快乐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一:

皇太子上殿争之,令胡僧一立藏十二人,并五台僧二人 道坚 等与灵素鬭法。

《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朕与卿同行,却叫 叶 罗 二尊师、金刚三藏从去,试他鬭法,以决两家胜负,如何?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神语·二司》:

崖 有二司神者,一日降魂童言曰:欲与 萧公 鬭法。

2. 比喻使用计谋,暗中争斗。

巴金·《谈我的短篇小说》:

我还要跟那些认贼作父的国民党检查老爷斗法。

朱自清·《你我乙辑·<子夜>》:

赵伯韬 便用经济封锁政策压迫他们的公司,又在公债上与他们斗法。

中国传统评书、单口相声作品:

《山东斗法》

讲述了一名原籍山东东三府的在北京以卖猪肉为生的名叫孙德龙的醉汉在种种机缘之下与来自琉球国的了义真人斗法过程前后的件件啼笑皆非的事情。

【斗阵】

阵法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一种战斗队形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实战意义的。在古代战争短兵接战的条件下,为着要求战场上统一的指挥和协同动作而产生的。

中国古代很讲求阵法,代有传书。按照我国对古代军阵进行钻研的军事学博士金玉国对"阵"的定义如下:所谓“阵”,就是军队在投入战斗时,根据地形条件、敌我实力等具体情况而布置得战斗队形,从基础的一兵、一伍、一列开始,一直到全军,都做到:

立兵伍,定行列,正纵横。

换句话说,阵就是各种战斗队形的排列和组合。最早的阵应该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之中。

【百年来步兵难敌骑兵】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胜负往往并不取决的双方伤亡的绝对数量,而是士兵的士气,当一方绝大多数部队陷入恐惧,失去了继续厮杀的勇气,也就宣告了他们的失败。

而人是盲目的,所谓勇气,很多时候是依赖于身边是否有站立的战友,我方是否能够保持完整的阵容。

只要一个战阵依然完整,哪怕被重重围困,身边的将士也能给士兵以继续作战的激励。

而对于战阵,说是靠在一起,其实不然。可以想象,一旦双方步卒战线平平地对击,面对面的厮杀,过分紧密的队形将导致我方兵器无法有效挥舞,而对手的长戈却有机会作到一击数人。

因此,所谓完整的阵容,其实是松散的,这也给了马军以可乘之机。

但是也有步兵列阵硬刚骑兵冲阵的斗阵斗法。

比如说:

【水陆联军力克铁骑——却月阵法】

却月阵的发明者是宋武帝刘裕。公元409年,刘裕从建康出发北伐,灭掉南燕以后,刘裕的军队直接威胁到北方最大的政权—北魏。北魏坐不住了,派出十万大军,阻止刘裕北伐。

《资治通鉴》全程记录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当时双方在黄河岸边摆开阵势。刘裕让一名军官带领七百个士兵和百辆军车登岸,形成月钩形的阵地,每辆战车有7个士兵,并且有盾牌保护战车,军队的两翼紧挨黄河。

四月,刘裕选择好战场后,便派白直队主丁旿率700人及战车百乘,抢渡北岸,在距水百余步处布下弧形的阵,两头抱河,因形似新月,故称“却月阵”,每辆战车设置7名持仗士卒。

布置好后,丁旿在阵中坚起一根白毦(相当于令旗),以通知船上的晋军。而魏军见数百名晋军登上战车,不解其意,没敢冒然采取行动。

此时的刘裕早已派宁朔将军朱超石严加戒备,准备出战,这时见魏军迟疑,便抓住这一机会,命朱超石率2000兵士携带大弩百张,上岸接应丁旿,每辆战车又上增设20名士卒,并在车辕上张设盾牌,保护战车。

魏军见晋军立营已毕,这才恍然大悟,向晋军展开围攻。朱超石先以软弓小箭射向魏军,向其示弱。

魏军果然中计,认为晋军众少兵弱,遂三面而至。这时长孙嵩接到消息也率3万骑兵助战,一起猛攻晋军。朱超石遂令士卒改换大弩猛射,并选神射手用箭集束发射,给魏军以重大杀伤。

但魏军由于兵源充足,反而愈战愈多,随着双方距离的缩短,晋军弓弩逐渐失去作用。朱超石又命将士将所携带的千余张槊,截断为三、四尺长,用大锤锤击进行杀敌,一根断槊便能洞穿三、四名魏军。

由于弧形的迎击面小,所以魏军越向前,所受到的杀伤也就越大。魏军逐渐抵挡不住,“一时奔溃,死者相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步兵抗骑兵少数。

【所以阵前斗法,多以骑兵冲阵、破阵!】

【斗将】

两军对垒,将和将斗,叫做斗将。指的是两军对阵的时候,各出军中一员猛将进行对战。

亦指武勇过人,能于阵前挑战或应战的将领。

《三国志·吕蒙传》中记载,甘宁桀骜不驯,孙权对他非常不满,吕蒙劝谏道:“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孙权认为有理,听从了吕蒙之谏,继续重用甘宁。

《兵筹类要》中称,“两阵既立,各以其将出斗,谓之挑战。”

此为【战阵斗将】定义。

历来各类稗史、小说、笔记中记载了很多战将单挑厮杀的场面,然而正史中却记载寥寥。野史轶闻不足为信。

即使是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胜负,主要取决于军队的战斗力和将领的指挥才能,而不在于主将的“匹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