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坚定不移的路线选择

“你看那些老港片中,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很有生活气息,看起来十分自然,那也都是在以动作促进演技,弥补他们面部表情的不足。

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港星和导演北上却水土不服的原因,因为我们的电影整体是内敛的,那些外放的港星在我们的演员衬托下,就会外放过头了,反而显得很出格。

而我们的演员去香江那边,也同样有着放不开的问题,这就是电影商业化和艺术化最明显的冲突。”

“我之前一直和你们说电影工业化、电影工业化。

这种工业化,并不仅仅只是做一些电影特效,搞一些高科技的摄影设备和技术,拍上那种高大上的科幻大片。

而是一种从思想观念上,到表演体系、制作风格、认知意识上的全方位的改革。

就拿摄影这一点来说,我们国内的很多导演,依旧还保留着过去拍摄艺术电影的习惯。

咔的就是一个近景,还特别喜欢怼到演员脸上,用特写来表现演员的演技,让观众们看看演员脸上细微的肌肉变化。

要么就是一个长镜头,展现自己的摄影技术和调度有多牛X。

我不否认这样做能够给电影增添光彩,但电影工业化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可控,所有的流程都是列好了计划的。

镜头怼脸上,演员的表演不断NG,那怎么办?难道一部电影拍十年?或者换演员?

而且演员的要求提高了,新人演员怎么办,难道就那么几个老演员反复用?这样怎么发展电影行业?”

王皓这一番反问,让张扬和李魁二人连连点头,王智和童俪娅也是若有所思,唯独李倩,这位同样是导演系的学生,此刻却是一时难以转变观念。

“可是这么做的话,电影行业也同样会停滞不前吧。”

她指出了王皓这个理论中的关键问题。

“降低对于演员演技的要求,拍摄手段流水化、模块化、标准化,这确实是可以提高电影制作效率,但长此以往,也必然导致电影唯效率论,唯收益论。

到时候演员和导演对于演技、对于摄影技术的要求也会降低,整个演艺圈的技术水平绝对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