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武举开考。
九百七十六名武举子,大多来自边镇武勋世家。像宁明旭这种袭千户的多如过江之鲫。
毕竟穷文富武,没点家底子连武师傅都请不起,自己瞎练很容易将人练废了。
初场便试武艺,除了拳脚搏斗,还有马战、步战、弓箭火器各科。宁明旭虽然也算精通,却不是最杰出者。
近千武举中武艺最优者有三:
一人姓郝名杰,竟耍得动百斤关刀。他一下场,无人敢接战,被考官许为步战第一。
一人姓祖名安,来自辽东镇,其父正是本镇副总兵,以勇猛无敌着称关外。所谓虎父无犬子,祖安也是马战无双。
一人姓吴名象,却是高邮武举,据传并非军户出身,乃是山中孤儿打猎为生,被府衙推荐,参加了武乡试高中。这人箭术罕见,百步穿杨。
至于宁明旭,勉强算得上拳脚第一。之所以说勉强,是因为上述三人各争一科头名,并没参加拳脚比试。
最为关键的是,哪个边关将士用拳脚杀敌?军中马、步战才是中坚,弓箭火器为先。
所以,只有自觉武艺不行,或者怕受重伤的胆小之人,才在第一轮参加拳脚比试。毕竟刀枪无眼,拳脚相对安全些,最多闹个鼻青脸肿罢了。
初场主要检验武举个人技艺,基本军事素养,但也淘汰掉了半数举子,仅余五百人。
二场试营阵演练、火器编队、战棋兵推等项。
这一场又淘汰了半数,仅余两百多人。考完这一场,军户出身或者普通家世者已经很是罕见了。
毕竟这三科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接触到的,而且极其考验指挥和组织能力。
宁明旭这场虽然过了,但也不出色。毕竟他只做过什长,虽然赴考前升为百户,却没真正指挥演练过。北宿岛上的部队更是没有火器。
若不是宁明旭这段时间在京营中学习,怕是这第二场也会被淘汰。
也正是这二场,让他感叹天下英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