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在德还是在险

“疾寝薨”好理解啊,一个人生病了,在睡梦中死去。

“寝疾薨”什么鬼?睡着了,然后生病,最后死了?

心梗?脑溢血?

太平兴国七年,赵廷美也被削去魏王爵位和一切官职,流放至房州,并于两年后,因忧愤成疾,病死于房州。

捋一捋,979年赵德昭自杀;981年赵德芳病死;984年赵廷美病死。

每死一个,赵二就要大哭一场,整整哭了三次。

按照谁受益,谁嫌疑最大的原则,赵二是脱不了干系的。

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初四,宋太祖赵匡胤西巡洛阳。

洛阳夹马营,这是赵太祖的故乡,曾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光。

自12岁仗剑出游,数十年戎马倥偬(kong zong都读三声,紧迫繁忙之意。),君临天下,难得有机会故地重游。

开封,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也是无比繁华的北宋都城,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南端,四面一马平川,地势坦荡,无险可守。

单独从军事角度来说,犯了兵家大忌,在冷兵器时代其实并不适合作为都城的。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此诗中的长安特指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城。)

辛弃疾的这首诗验证了赵太祖的当年的忧虑。

北宋名臣范仲淹也曾表达过对开封作为首都的忧虑。

曾上疏朝廷言辞尖锐:“洛阳险固,汴梁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既有事必居洛阳。”

虽然范仲淹上书朝廷,表达了自己对开封作为首都的担忧,但迁都一事谈何容易?

后来的“靖康之耻”就是最好的说明。

太祖赵匡胤西巡洛阳之时,对群臣突然宣布打算迁都洛阳。

群臣惊愕,反对者甚多,赞同者寥寥无几。

强悍如赵太祖对比也无可奈何。

只好暂住洛阳,这一住就是长达近三个月之久。

群臣以东京汴河漕运便利为由纷纷奏请太祖返朝。

而事实情况是朝中众多大臣们的家业都在东京汴梁,谁又愿意舍弃产业,迁往因兵荒马乱,战乱不断早已经破落不堪的洛阳城。

赵匡胤仍然不死心,直接说洛阳不行,那就迁往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