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北地“归来人”

“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这便是“中国”的来历,始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公元前十一世纪。

上世纪六十年代,陕西宝鸡,即华夏青铜器故乡,出土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名曰“和尊”。

铭文上刻有“宅兹中国”四个字,并记录了周成王建都、祭祀、赏赐等活动。

这也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献记载。

“宅兹中国”意思就是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便是汉族的前身,其民众为了区别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故而自称为“中华”,又称为“华夏”。

“华”和“夏”是相通连用的,故而“中华”又称为“华夏”。

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华夏的疆域也在不断扩大。

从此,“中国”不再仅指京师和中原地区,这个令人敬仰的称呼逐渐扩大并适用于历代王朝的整个统治区域。

自秦汉开始,除了朝代国号有所不同之外,历朝历代均称呼自己为“中国”。

在对外官方文件上,首次以“中国”作为自称的则是明朝。洪武大帝以及万历皇帝等赐给小鬼子的国书或者诏书中,都自称“中国”。

这里的国书是赐给的意思,而诏书就更不用说了。

明朝皇帝还是很硬气的,人家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这里面既有腿疾的原因,也有对文官集团不服软的因素。

可惜硬气的朱家皇帝不是落水还是落水,太子朱标也不例外,甚至直到朱棣死后数月之久军中才知道皇帝已经驾崩……此处不提也罢。

说到南宋,就不能不提到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部分人原本生活在宋朝,也就是北宋境内,或者其祖上是生活在宋朝境内。

从一定程度上讲这部分人也属于宋人,但是由于北宋的灭亡,或者蒙元的入侵,这部分人被迫沦为外族的统治之下。

白居易把北虏归顺唐朝称为“归明”,把南蛮归附朝廷称为“慕化”,这便是“归明”、“慕化”最早的来历。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宋朝皇帝自然而然也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自居,其治下的百姓称为“王民”。

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的这一段时间内,北方地区战乱频繁,百姓为求生存,很多汉人离开居住地投奔南宋,这些人员构成了“归来人”的主体。

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在内,均把这一部分来自北地的军民称为“归来人”,又称为“归明人”、“归正人”。

北宋时期多指从契丹或者西夏过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