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若是大明人各个都是像你黄宗羲这样的草民,朕就是什么改革都不做,也不惧关外的建奴。”
崇祯和黄宗羲一对君臣打鸡血似的对话,打消不了在场其他人对于海洋的畏惧。
对于大部分没有出过海的大明人来说,那茫茫无尽的大海充满了未知和危险,出海远航简直就是九死一生。
汉人虽然发明了指南针,但他们缺乏西方人的那种冒险精神。
西方人不仅继承了东方人的远洋技术,还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他们创造了象限仪、星盘和航向记录表等工具,特别是经纬线的确立,使得西方人不再害怕无边无际的海洋深处。
他们可以在太平洋上畅行无阻,也可以在惊涛骇浪中的大西洋频繁往来,甚至能在北极圈圈占殖民地,很大程度上就是确立了全球经纬线的划分。
这一切都归功于他们对航海知识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
正是这些细节的东西,让西方人在海洋上如鱼得水,成为了真正的海洋霸主。
而明朝则将这些视为奇技淫巧,不屑一顾。
然而,黄宗羲却是一个非凡之人,他的心性和谋略都远超常人,读书人的倔脾气也是实打实的。
崇祯相信黄宗羲会在巴达维亚和当地汉商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也会重新确立南洋当地的经济文化秩序,荷兰人的一时强盛说明不了什么,他们的短板太明显,人太少,始终融入不进东亚的大中华文化圈中。
荷兰人只能靠屠刀和拉一批杀一批才能勉强维持在南洋的殖民统治,可大明朝依靠经商条件束缚住了荷兰人的手脚,时间长了,荷兰的这群商人就会明白何为不战而屈人之兵。
黄宗羲的回答是一种回答,但却带出了三种心境和自以为是的态度。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可能只是他的一个决定,但对于其他人而言,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崇祯皇帝有着历史名人收集癖,他喜欢收集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并希望他们能活下去。
即使这个人曾经杀死过自己的亲信爱将许显纯,也不能改变皇帝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