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扩军,白贵和赵兴都很兴奋:

“这年头,朝廷对军队只认数量不问质量。谁的兵马多,谁就得宠。刘承胤和陈邦博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尤其是陈邦博,从不关心军队训练,官兵皆为市井无赖,号称兵马三万。他没有尺寸战功,朝廷竟然封他为思恩侯,真是荒谬!”

“是啊!上次桂林之战,听说标营在城外四进四出,最终才冲垮了高固山的清虏。要是标营人再多一点,譬如有个一千人马,或许一击就能击垮高固山,何必要四进四出?”

……

扩军是件很复杂、很麻烦的事。要扩军,饷粮为首要之务。要有饷粮,就得有地盘,就得与朝中大佬、地方官绅搞好关系。

焦琏勇猛善战,却不谙官场之道。他又是陕西人,武夫出身,缺少靠山。要不然,凭他当年背着永历帝逃出道州,凭他平定靖江王之乱,早就该封侯封公了。

明朝爵位分为公、侯、伯三等,世代承袭,含金量极高。

然至南明,朝廷为了笼络文臣武将,大肆封爵,名器泛滥。譬如,刘承胤为安国公,麾下部将不是侯爵就是伯爵。

焦琏战功赫赫,却刚刚晋封为新兴伯。麾下诸将以马起蛟官职最高,为总兵官,白贵和赵兴都是副总兵。

大家都是陕西人,一起征战多年,情同手足。但官职升不上去,总归心里不美。

刘承胤、陈邦博的部将没有尺寸之功,恣意不法,却得封侯封伯。李赤心、高必正都出身于闯贼,与明朝有着血海深仇,刚受堵胤锡招抚,就受封为侯爵。

此等不公,实在令人不平。

如果焦琏兵马雄壮,不说有个三万五万兵马,有个一万两万的兵马,朝廷还敢轻视他吗?还敢轻视诸将吗?

岑丹初从另外的角度劝说:“孔有德破湖广,此事已成定局,督师、制台都无力回天。接下来,清虏若要南下,就会与刘承胤的部队接触。

“刘承胤心术不正,不投降清虏已是万幸,焉能指望他死战?届时,能守卫桂林者,唯我军耳。

“加上马镇,我军只有三千战兵,却要面对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藩之兵。友军皆不可恃,孔有德也远远胜过高固山。三千兵马肯定不敷使用,必须尽快扩军。”

白贵、赵兴闻言,都用殷切的眼神看着焦琏,希望主帅能够不避嫌疑,毅然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