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师父宋江言说还要再追,孔亮本就青肿的脸色更显难看。
孔家兄弟交好师父宋江,除了兄弟俩喜好枪棒之外。
宋江在山东地面的名号大、人脉广,也是不得不说的一节。
孔家庄附青州府城郭而存,算是有点土地、家资的小地主。
平头百姓混到甲长、保长,日子也就天翻地覆了。
孔家坐地就是里正,即便不是,附近里正,也必须是跟孔家相熟的人。
不然秋收之后,衙差要收取庄中赋税也会很艰难。
青州一带民风剽悍,没有乡野大户带头,没有泼皮闲汉镇压,县里的衙差到了乡镇之地,也一样抓瞎。
但这类乡间大户指的可不是孔家庄,而是比孔家更大的地主,那样的人家,多少都有点文脉关系。
似孔家这类自小民、小户摸爬上来的小地主,如果处理不好地面关系,日子要比寻常百姓过得更加艰难。
因为乡民多半无田或是少田,孔家这样的小地主,田地动辄几十上百顷。
他们才是朝廷两税,除商人之外最主要的征收对象。
没有关系,孔家就该被中层地主跟衙差们生吞活剥了。
虾米吃塘泥、小鱼吃虾米、中鱼吃小鱼、大鱼吃中鱼,朝廷吃大鱼,大鱼碎骨烂肉又化作塘泥,朝廷这条大鲸鱼,也一样难免鲸落的。
这套文人闭环,下面的小民、上面的皇家,都不算真正的受益者,真正千秋万代的是文脉才对。
只要占了一丝文脉气息,日子就能过的不错。
孔家这类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小地主跟富户,就是池中虾米,大鱼、中鱼、小鱼都能吃的虾米。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孔家很难培养出自己家的文脉。
文人又不屑于跟这类小门小户交集。
之前的宋江,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押司文案,县治吏员之一,但上通县治大老爷,下通衙房诸公差。
加上宋江家里也是郓城本地小地主,家资殷实,也就能结交天下英豪了。
一个押司,借助一点点文脉气息,在乡野之间,别说县治的大老爷了,就算是青州府衙,在孔家这类小地主的眼里,也不如宋押司来的实在。
因为郓城宋江宋押司,山东地界的呼保义,至少通着半个山东的吏员衙差。
京东东路,山东一带、苏北一带,宋江宋押司的名号,在江湖乡野之中,平常小事之上,那可比朝廷的行文好使。
可惜,孔家兄弟这个师父,不知洁身自好,为了一个阎婆惜毁了好大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