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听了后,点头说道:“我道教素来就崇尚自然。老百姓本来就是该怎么活就怎么活的嘛!
不过呢,我们清虚界没有官府,也谈不上有啥统治者,这倒是符合老子所说的“我自然”的状况的!
不过,你能不能说下呢,为啥老子会在下一章提出“大道废,有仁义”呢?究竟何又为“大道”呢!”
我笑了笑说道:“那就干脆再看看第十八章吧!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此章老子接着第十七章针对现实讲为何“统治者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着重强调了就是没按“大道”来行政,即“大道”被废弃了。
当然,老子在此层层深入地分析了造成现状的原因。
老子认为,大道被废弃了,仁义就显得重要了。
即:在上古治世,圣人按“大道”来施行德政,称之为至德之世。
这段时期里,不光天子所作所为完全是仁义的,整个社会人人皆仁义,所以仁义就不显眼了。
不按大道来治理天下,社会风气就败坏起来,仅存的仁义之举就显得难能可贵了,所以才觉得提倡仁义、施行仁政很有必要了。
这点估且算老子对当时提得比较响的“仁政”口号的委婉嘲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