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桓的档案很快被找到,新的表格档案用的纸质文件都是按照规定好的大小切割,不再像是以前一样线装成书册,而是用硬壳包夹。
这家伙生于大明朝建国前,祖籍燕地。
元朝七十多年时间里,各地农民起义遍地开花的时候,他这一系一路跟随家族来到了今宿迁一带,算是到了南方。
不过嘛,那一片本来就是散装的。要是按照秦岭淮河分界线,就是南方。
要是以长江分界,就是北方。
老朱和他那一大家子在淮西发家,说不定郭桓和老朱的老丈人郭子兴还有什么血缘关系呢。
在南方扎根的郭家没怎么赶上老朱同志建功立业的时候,他们忙着融入当地士族和学阀,奈何没什么本钱。
等到老朱打了一圈建国了,浙东和淮西两大集团开始占据官员位置。
郭家东不成西不就的,才想起来老家在北边还有些关系。
也幸好他们没一咬牙给当时的两代丞相李善长和胡惟庸孝敬孝敬,给郭桓某个一官半职。
等老朱砍完人了,郭桓忽然发现这空出来的官位,好像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真合适自己坐上去。
他牟足了劲准备运作运作,那些文官派系们本来不想搭理这个家伙,让他吃了闭门羹。
结果今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那些文官大佬们没打招呼就把他推荐进补成了户部郎中,火速安排去协调云贵之地清吏司的工作。
一方面是文官们要顺着朱元璋的意思,安排那些没有天然派系的“纯洁官员”上任,不让老朱挑毛病。
郭桓这么一個背景干干净净的人,老朱总不能还鸡蛋里面挑骨头吧。
另一方面就是,云贵两地的清吏司和其他地方不同,是个责任重大的工作,而且那块地方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收归国有呢。
一些大佬能意识到今年就要动兵了,这个工作干不好,负责的人就得挨一顿批,甚至加急被砍了,还能赶上去年开始还在陆陆续续被砍头的胡党余孽的班车。
“这还真是挑不出来毛病,郭家早年仕途不济的时候,一度想要回归原籍,去北平。”朱柏看着表格社会关系那一部分,呵呵道:
“结果北边根本不想搭理这个穷亲戚。”
朱标听着朱柏的吐槽,也无奈于自己的弟弟不过十一岁,就如此成熟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