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司马懿是狐狸,其实整个司马氏遗传的狐性,说他们是温县狐族一点不为过,当然他们有将门基因,所以不完全是狐狸,还具有狼性。
完善政治网的是司马懿。司马懿知道曹氏对他不放心,所以并没有主动提携太多身边人,而是培养一些潜力大的人留作后手。邓艾、王基、州泰、王昶、郭淮、胡遵等人都手握兵权,为司马家立下大功。
同时善于结交,也是司马懿结网的关键。蒋济、高柔、王观,这三个人都是和司马懿同朝为官的重臣,按理说可能还有些利益冲突,司马懿看的明白,冲突没有,经营结交是肯定的。
高柔出身陈留高氏,也是名门之后,蒋济从年轻时就是司马懿的好友,司马懿提携王观入朝。在高平陵之变中,高柔帮司马懿占据了曹爽军营,王观帮司马懿占据曹羲军营,蒋济则是直接和司马懿联手迎接曹芳回城,还写信劝降曹爽。
司马懿最厉害的政治投资就是结交了刘放和孙资,这两个人不简单,共掌曹氏机要,是曹家最核心的核心,司马懿居然通过分功等方式,让他们偏向于司马氏。
魏明帝托孤,原本想托于燕王曹宇等人,就是刘放、孙资二人从中劝阻和操作,最后大权落于曹爽和司马懿。
可以说没有对刘放和孙资和投资,已经外放的司马懿就没机会回归中枢,也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司马氏的政治网已经趋于完美了。
同乡网
司马氏居住在河内郡温县,河内归属司隶,下辖18个县,不管是政治地位,还是军事地位都很高,特别是靠近都城,有着独特的区域优势,这里也出了不少对司马氏重要的人物。
杨俊受业于大儒边让,在当时颇有名声,担任过南阳太守,结交天下士子。但他最出名的是品评人物,汉代有这个习惯,谁好谁差,不是靠考试分数,靠别人品评。
曹操为了让许劭评论他,是各种死缠烂打,最后得到那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才满意而去。
杨俊毫不吝啬的品评司马家人,让他们名声在外。司马朗早年成名,杨俊说他堂兄司马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说年轻的司马懿“非常之人也”,这广告一打,司马家的地位又高了点。
最后曹丕要杀杨俊,司马懿力救不得,除了曹植的原因,也有铲除羽翼的意思。
崔琰,师从汉末大儒郑玄,声名在外。他是清河人,但经常在河内,和司马朗关系很好,他怎么对司马朗说司马懿的?“子之弟,聪哲明允,刚断英跱,殆非子之所及也”这评价可真高,司马懿的名声一下又上个档次。
司马家能想办法和清河崔氏这样的大家族交好,并让崔琰出面为司马子弟打广告,中间功夫没少花啊。
荀纬,河内人,干过太子庶子,深受曹丕喜爱,官至散骑常侍,和司马懿交情很好。
王象,曹丕手下的秘书监,心腹。王象是杨俊一手带起来的,相当于儿子一样的人物。最后与司马懿一起救杨俊未果,伤心而死。身为曹丕的秘书监,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对司马懿的帮助很大。
常林,河内郡温县人,司马懿正宗同乡。常林是曹魏的老人,功绩显著,到明帝继位时已经成为光禄大夫,司马懿拿他刷过德行,常林对这位老乡也是倾力相助。
山涛,河内人,“竹林七贤”之一,司马懿的亲戚,什么亲后面再细说,山涛的名声很大,在晋代魏的过程中出过大力,镇守邺城,监视曹魏宗室的就是他,后官至司徒。
赵咨,河内人,明识汉家典籍,见识过人,官到魏太常。赵家与司马家是世交。当年司马朗避祸黎阳,愿意跟随他一起的,就只有赵咨。
同乡网有很多天然成分,但也是要经营维护的,拜访走动,予人方面就是予己方便,共赢互利。我们经常说温州、莆田、福清在外面发展好,团结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