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郡麴英谋反,杀了临羌令、西都长等不少人,酒泉、武威、张掖三个郡的胡人跟着一起闹事,明帝撇开老家伙们,直接派出郝邵、鹿磐,平定了轻松麴英之乱。郝邵从一个杂牌将军,被曹叡重用,后来郝邵镇守河西十多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集体叛离,姓蜀了。朝堂上那些大佬们都觉得拿诸葛亮没办法,曹叡不觉得。他认为诸葛亮靠山防守,拿他没办法,他现在居然主动跑出来,还占着三个郡,那他就得派人防守,阵线前提了,收拾起来就简单了。
他让曹真带着关西的部队一起压上去,让张郃从街亭进攻,结果马谡被张郃收拾了,诸葛亮也被曹真拿捏,不得不退回汉中,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又重新姓魏了。
后来鲜卑人步度根和轲比能联合反叛,并州刺史毕轨想要出兵平乱,曹叡没同意,他料到步度根只是被轲比能诱导,不会真想反,出兵就是逼得他反。但他诏书送到的时候,毕轨已经出兵了。最后果然如曹叡想的那样,两个鲜卑首领一起反了,毕轨自己又搞不定,还是曹叡让秦朗带人搞定的。
司马懿最得意的两场战斗,其实都有曹叡的影子。
司马懿和诸葛亮对阵渭水,曹叡对司马懿说,只要坚守不出门,诸葛亮进不来,到后面吃又吃不饱,肯定要撤退,一退你就追着打,必然会大胜。
可惜司马懿落实坚守没问题,追击的时候就差点意思,也有人讲他是养寇自重,谁知道呢。
司马懿平定辽东,走之前和曹叡有过对话,通过对话他相信司马懿肯定能赢。当时大家都想减少去辽东的兵力,认为去一趟太远,各类保障很难,代价太大,曹叡坚持发兵四万,保证司马懿有足够的力量。如果没有曹叡的坚持,司马懿平定辽东,可能也没问题,但时间上就不好说了。
懂军事的曹叡并不是司马懿最怕的,他最怕的是曹叡的政治敏锐力。
大家对曹叡的评价有好有坏,有人说他征调民夫,大修宫殿,说他皇宫佳丽过万,淫乱伤身,所以早死。
曹叡死后,是养子曹芳继位,那他后宫佳丽过万,儿子呢?儿子有,都死了。我们也许可以反过来想,儿子都死了,更想要生,后宫佳丽就越来越多,因为心态崩了。
曹叡不是滥情的人,他和毛皇后感情很好,虽然后面又赐死了她,但原因真不是移情别恋。
曹叡自己生了三个儿子,清河王曹冏,繁阳王曹穆,安平哀王曹殷,全死了,夭折。
三个小皇子,应该是百般呵护,但生一个死一个,确实对曹叡很打击,也让他看到了阴谋,为什么曹芳都是偷偷养,大了点才摆在明面上呢?曹叡在防人,防的就是世族,是司马懿。
曹真、曹休死后,宗室力量变弱,世族力量增强,但曹叡自认为一切都在掌握,他也确实掌握住了。不过他还是做了防备和改变,司马懿一直在外任职远离朝廷,而且能影响的只有西边的军队,如果一直这样,他是没机会做什么的。
曹叡最厉害的是看到的宗室的重要性。曹丕为了防止宗室做大,对所有同根的宗室管的很死,手下没兵,不能离开封地,还有人监视,出个王府都得考虑半天,其实就是当猪养着。曹叡知道这样下去,宗室羸弱,没人对抗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