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有杀鸡儆猴的因素在里面,对匈奴作战可以败,但你不能怕。】
【事实证明武帝也真的是这样想的,败了会有处罚但并不严重,但你要是怕了……不敢和匈奴交战,你的家族一定会感谢你的。】
【所以后来李广几次倒霉地碰上匈奴大队,宁可拼到剩下一个人也不敢稍稍避敌锋芒,不能不说有这件事的影响。】
————
大汉,长安。
李广有些无言以对,上次说我是个迷路侯,现在又说我倒霉,你们该不会还给我封了个倒霉侯吧?
————
【但讲汉唐,你不能只讲汉唐。】
【讲汉唐有一个朝代必须讲。】
————
……便是田间老农经过数次直播,也知道下一句会是什么。
————
【宋朝。】
【他们修的史书对马邑之谋的评价真的很……让人血压飙升。】
【《资治通鉴》:设马邑之权,欲诱匈奴,徒费财劳师,一虏不可得见,况单于之面乎!】
【他们说这是劳民伤财之举。】
【这句话如果是唐朝或者明朝的史书来说,虽然拾柒仍然还是会吐槽,但唐明两朝至少是有点资格可以评价。】
【结果是挫宋???】
【他们哪来的脸评价的?】
【虽然说马邑之谋破产了,但马邑之谋,却是一次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件。
这是农耕文明向游牧文明发起的主动性战争,也拉开了大汉反击匈奴的序幕。
如此有代表意义,并且闪烁着智慧光辉的事件,却在宋朝文人嘴里,被贬的一文不值。
他们嘲笑汉武帝,劳民伤财,布置的马邑之谋,却连一个匈奴都没有见到。】
【按宋朝文人的说法汉武帝“劳民伤财”,但起码刘彻打赢了匈奴。】
【宋朝难道就不劳民伤财了吗?
从建国到灭亡,因为对百姓的剥削实在太重,宋朝的农民起义一直就没停过。
结果你不仅劳民伤财,你还打不过胡人,一路从北撵到南,最后被撵下海?
你哪来的脸评价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纂的,拾柒个人对他前半生是抱有敬意的,即便是他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至少他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是真的指出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内容执行的等错误,】
【但后半生……呵呵,王安石被贬,新法被废。
为了反对而反对,时隔十八年,把当初已经被判定无罪的女子阿云找出来直接枭首示众。】
————
北宋,汴梁。
赵光义又再次被打晕过去,而赵匡胤心中怒火仍然不能平息。
打弟弟有什么用吗?
没用,即便现在马上将他杀了,又能如何……大宋从根上就有问题。
收不回燕云十六州,所以武力不行……即便武力行,因南北割裂之事,南方士绅做大……唉。
土地兼并之事,朕已经见到了,可朕阻止不了,朕敢阻止,明天大宋就要亡国。
————
北宋,江宁。
半山园内。
“君实,怎敢如此?苏轼气得浑身发抖,额头上青筋暴起,他瞪大了双眼,紧紧地握着拳头,仿佛要将眼前的一切都击碎。
王安石胸膛剧烈起伏着,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一股无法抑制的愤怒涌上心头。他的脸色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嘴唇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说不出来。像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无尽的怒火在他心中燃烧,让人不禁为之胆寒。
“为了反对新法,连律令都不管了吗?”
“时隔十八年,欺负一弱女子算什么本事!!!!”
“咳咳咳……”
“介甫,莫要动怒。”几位好友连忙将王安石搀扶到床边坐下。
“你放心,这次,君实要杀阿云就让他先杀了我,从我身上踏过去!!!”苏轼一拍胸脯,向王安石保证道。
王安石只是摇摇头:“岂止是君实,怕是太后、陛下都默认了,朝堂众臣也是默认,是要彻底断了天下众人变法的念头。”
“你挡不住的!”
“我挡得住。”
“你挡不住。”
“我挡得住,介甫!”“你要相信我。”
王安石不禁哑然失笑。“我发现你不仅词写的好,做饭是一绝。”
“这自信心也不是我可比拟的。”
“哈哈,介甫啊,你这人太自傲,自入朝以来,从未吃过亏,哪像我啊,一会儿升官,一会儿贬官。人啊,太顺了也不好,要多吃些亏。”苏轼自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