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为学四句传千古 鹊起声名月落城

浮生旅记 昨今非 3106 字 6个月前

这个道理众人当然都明白,可若是想鹤立鸡群,让人眼前一亮,则需要另辟蹊径不落窠臼;除此之外,表达出的观点还要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这便是难上加难了。台上的诸位学子包括伏衍皆是紧锁眉头,陷入深思。当然,有人是真诚的向自己的内心发问,想探寻出自己的答案;有些人则是在思考如何回答能够博得秦志坚等人的认可,而后力压众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良久,除了伏衍与傅少言眉头舒展开来,眸光更加澄澈,傲然而立;其余人仍旧在努力思索他们认为的最佳答案。见自己的门生仍旧愁眉不展,曹锦辉有些焦急道:“诸位学子无需有所顾虑,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再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好。”

一炷香的时间转瞬即逝,面对这种问题自然是后回答更有优势,不仅能够参考别人的答案,还可以有时间思索如何去驳斥。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会如此,伏衍跟傅少言便不在此列。

傅少言见无人开口,而后与伏衍相视一笑,对众人施礼道:“诸位先生,我先来说一下自己的浅见,如有不对的地方,还望批评指正。”秦志坚满意地点点头。其余人自然也乐得如此。傅少言继续说道:“我认为读书是为了开启心智,明事理、断是非,着书立说教化世人;如先贤一样,为天下人指明如何行事为人,照亮人生之路;不仅可以造福当代,亦可福泽后人。”

秦志坚抚须微笑着点点头,谢庆冬跟柳河西亦是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郭定安与曹锦辉却是微微摇头,而后曹锦辉说道:“若是作为个人的治学目标当然没有错误,并且值得称道;但是若是放眼天下学子,这个道理却是显得偏颇了;若人人都只为着书立说教化世人而读书,这天下谁人来治理?”

见傅少言的观点不被认同,卢默谦、王安世、李兴文三人上前施礼,皆是想反驳一下然后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三人故作礼貌的谦让一番后,李兴文开口道:“傅兄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一来正如曹苑首所说,天下之大各有分工不可能所有人都要以着书立说为目的而读书;二来我等读书亦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承载的是一个家族的希望。我认为读书自然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负父母长辈家族的期望,以报答他们的养育教导之恩;亦可为政一方,用自身所学造福一方。”

王安世不待卢默谦开口赶忙道:“李兄的孝顺在下敬佩,但是这仅仅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却是显得有些格局小了。我认为读书乃是为了治国安邦,名留青史。先贤曾言‘取法乎上’,我等应立下远大的志愿,哪怕最终有所不及,但是亦未必远矣。”卢默谦暗自腹诽,这话都让你们说了,还让我说啥,而后故作镇定道:“三位仁兄的话都有道理,但是在下觉得读书的目的是分不同阶段的,小儿为学可以修身,而后齐家;只有当自身能力足够才可谈及治国平天下。虽然我等应有远大志向,但是更应该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闻言,王安世、李兴文摇头腹诽道:“这说了半天等于什么都没说,答非所问。”紧接着扬州学苑的丁若晨也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也逃不过功名利禄;虽然短短几句话文采斐然,但却没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伏衍微微摇头,暗道:“除了傅少言乃是真心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也能看到他想继承先贤开启民智,教化世人的重任,并且将之发扬光大的决心。其余众人皆是追名逐利之辈。他们看似想要有所作为,志向高远;实则是为了迎合几位评审,究其根本却是落在了自身利益的得失上,而非他们口中的大义。”

秦志坚听了众人的观点不置可否,如今社会风气如此,追名逐利在所难免,但只要不违反法度,也无可厚非。他当然能看出这些人想的更多的不过是如何迎合众人的想法,获得认可,并非发自本心,或者说至少不完全发自本心。

秦志坚转头看向伏衍,见伏衍面色不太好看,还以为是为了问题为难,便开口道:“小道长,不必为难,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无论你说的对错与否,我等都不会为难于你。”郭定安几人亦是附和点头应是。

伏衍本不欲再表现得引人注目,可是见到这些所谓的才子,国之栋梁,竟只有这般见识,无奈摇头,开口问道:“敢问秦老、诸位先生,治学之道难道仅限于读书人么?亦或者说治学等同于读书?”不待秦志坚回应,卢默谦则是有些不屑的道:“这治学当然不仅是读书识字,长辈师长教导给的道理亦是学问,行万里路增长见闻当然也是学习,这有什么好疑惑的?小道长若是回答不出问题,直言便是,何必在这顾左右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