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快速汉化的辽东与天子的斥责
大汉历九年,九月十七日。
张良在许重召的护卫下,沿着辽河一路北上襄平城,同时他也视察着,辽东诸侯对这片土地的开***况。
虽然张良在奏折上知道,现在的辽东发展的很快,但奏折上的描述,和亲眼看到的事物往前是两回事。
就他在许国看到的情况,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诸侯王国。
在许国的沿海有无数的捕鱼船穿梭,为许国提供海鱼作为食物,张良可以看到一艘艘捕鱼船进入海边的鱼肉加工作坊,海鱼只要进入这个作坊,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美味的咸鱼。
辽东咸鱼也以物美价廉的品质产销整个河北之地,渔业更是许国的第一支柱产业,也是辽东很多靠近沿海的诸侯国第一支柱产业。就张良了解的信息,辽东的渔业产能超过了会稽郡2倍,渔业有利的支持了辽东诸侯的发展。
而出了许国都城,张良看到四周水渠纵横,一架架水车在河道两旁缓慢运转,旷野之上,阡陌纵横,金黄色的稻谷随风飘扬。
张良看到这样的景色下了马车,从田地当中拔出一颗稻谷,只见这辽东水稻颗粒饱满,穗粒多,惊讶道:“一直听闻辽东稻谷颗粒饱满,清香怡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说句实在话,张良一直想不通,水稻明明是楚地的粮食,品质最好的居然会长在寒冷的辽东,要不是他在长安城吃过诸侯上供的辽东水稻,的确是香甜可口,和南方的水稻完全不同,他都以为这是汉吏弄出来的“祥瑞”,今天他总算是在辽东的田地当中,亲眼看到了传说当中的辽东水稻。
许召笑道:“张丞相要是喜欢的话,某留下最上等的辽东稻谷,给丞相带回长安尝尝,天下的稻谷我辽东最好,这要去了河北之地没有两倍的价格根本买不到。”
辽东水稻托徐凡这个天子的福,名声大噪成为天下最上等的粮食之一,大汉其他粮食价格跌到30钱左右,辽东稻米在本地都有上百钱。去了河北,齐地更是价格翻倍到达200钱,关中达到400钱,所以辽东稻米成为了辽东诸侯的一大特产之一。
中原的海商都愿意从辽东运输大米回中原齐地贩卖,正是有辽东大米这项特产,海商才更愿意来辽东行商,毕竟双边贸易的利润才会高。
张良笑着点头,而后继续上路,这一路上每隔十几里,就可以在驰道两旁看到炊烟袅袅的乡里,乡里之外,则是黄金色稻田和高耸的水车,数量不少,甚至有的超出了张良的预计,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开拓出来,但此时的辽东绝对不算是蛮荒之地。
田地当中已经有村民开始收割稻谷了,每个农户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和在中原的同伴不同,辽东粮食的收益比中原高三倍,30亩田地的收益就可以抵得上中原百亩,所以辽东农户的垦荒的积极性非常高,即便这里垦荒,非常艰难,不但要流汗,还要流血。但只要有足够的收益,当地的农户还是排干沼泽,垦伐树木,在辽东开垦出一亩亩的良田。
而这也是徐凡愿意把辽东稻米弄成贡米的原因,辽东需要有造血功能,这样才能加快大汉的诸侯在辽东的开发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