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想了想道:“陛下,臣以为朝廷就不应该建太多的作坊,就像丞相见到的情况一样,弄出腐败的温床对我大汉可谓是得不偿失。地方上的汉吏不愿意放手这些作坊,主要是他们需要这些作坊赚钱来建设地方,而我大汉也需要这些作坊安置功臣。”
“臣倒是想到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放弃对这些作坊的管控权利,把一部分作坊的股份卖给地方上经营能力强的作坊主,朝廷只保留一部分的股权,只要作坊经营的好,一部分股权获得的收益也会在地方汉吏上强,朝廷的功臣也可以得到安置,这可谓是一举三得。”
曹参讽刺道:“奉常真不愧是不与民争利的奉常,直接把朝廷的利益送给那些作坊主了,某想提醒奉常,你吃的是谁家的俸禄,拿的又是谁家的粮,可不要做这样吃里扒外的叛徒。”
最近这段时间,长安城有不少大儒宣传,朝廷要不与民争利,很多不关乎军事的行业,朝廷就应该退出交给民间的作坊来办,朝廷做好收税的事情就可以了,现在这种又当裁判又当球员的事情,对大汉的普通百姓是极其不公平的。
足球在大汉发展的很快,整个长安城有大大小小几十支球队,比较原始的联赛已经在大汉初现雏形。
这种联赛还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当中,时不时出现裁判是球队东家这种事情,然后就会出现一个个莫名其妙的判罚,导致对方的球队输球。
看到这种情况,长安城的百姓就会讽刺那些人,说他们又当裁判,又当球员,有15个人在踢球,这话已经成为了关中百姓讽刺不公平的常用语。
当然月报上不与民争利的呼声很高,但在大汉的高层却没有什么影响,大汉的这批官员都是乱世当中杀出来的,他们更加信任自己抓在手中的东西,不与民争利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歪门邪道。
大汉能在对天下人减赋,免徭役的情况下,还能说征召六十万大军就征召六十万大军,靠的就是大汉少府庞大的作坊体系战时提供后勤,平时提供税金。
要是没有少府,大汉不是变成横征暴敛的暴秦,就会沦为武力低微的病夫。大汉的这些官员是难以接受少府体系被削弱的事情的。
叔孙通大怒对徐凡道:“陛下,曹通政这是在诽谤臣,您可要为臣做主。”
徐凡道:“议政就议政,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但不与民争利,这个民究竟是哪些民,孙叔奉常还是仔细思量。”
孙叔通听出了天子的不满,不再出声了。
徐凡想了想道:“整治地方少府作坊的时机还不成熟,先放着吧,等到了这些作坊不赚钱,地方上的汗力自然会放手。”
等到产能过剩,直接破除一波,问题就解决一大半了。
而后叶腾汇报自己在北方看到的问题,相对南方,北方的纺织业以羊毛布为主,除了少数几个大型作坊,大部分的纺织作坊是以家庭作坊为主,倒也没有像萧何看到的那样严重。
虽然可能有点伤人,但庞大的产能分在个体身上,每个个体承受的压力,反而更加不容易带来动乱,北方的田地和草场成了就业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