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纺织业的三国争霸与好友相聚

大汉历35年6月4日,长安城。

回到长安城之后,张辟疆就把这批地中海的留学生交给了学府署官。

而学府署官根据这些留学生的志愿把他们安排到墨子学院,水利学院,法学院,儒林学院等。

而张辟疆这来到丞相府,向丞相郦商汇报了,他这一年做的事情,像炎洲都督府建设的情况,苏一是运河招工的情况,还有在大秦洲的各国建立的领事馆等等。

郦商笑道:“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子房兄要知道你才敢如此出众,一定会非常欣慰。”

郦商对张辟疆这一年做的事情是极其满意,建立总领事馆之后,大秦洲对大汉的贸易增长的越来越快,朝廷定下控制大秦洲的炎洲都督府开展顺利,连苏伊士运河都开始动工了。

张辟疆却说道:“现在朝廷和大秦洲的贸易不平衡,我大汉要称霸全球,也要建立一套平衡全球贸易的体系,属下认为朝廷应该适当的分流一部分产业去大秦洲,完成贸易的平衡,而且有了经济上的牵制,朝廷也更加容易掌控大秦洲。”

郦商奇怪的看了张辟疆一眼道:“胡亥的那套理论?”

这套理论在大汉也不稀奇,大概是胡亥在十几年前提出来的,他当时就认为各地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完成贸易的循环和平衡,大汉朝廷应该主动有意识的根据各地的地理情况制定特色产业,形成大三角贸易。

这套理论最开始是自发的在南洋和天竺一带实行,大汉的诸侯和那些大商家有意无意的按照这套理论制订国家的产业,很快只要按照这理论做的,诸侯都发财了,这就引起了更多南阳诸侯的效仿。

现在大汉,南洋,天竺三地贸易不但维持了动态的平衡,还能实现船队仓位毕竟合理利用,现在一支船队去天竺,仓位的利用率一般达都能达到七成以上,这导致即便是海船运费节节降低,但船队的利润下降的却不是很多。

张辟疆道:“胡亥虽然不是好人,但他的理论是有道理的,这是大汉称霸全球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就会引发地区国家反抗我大汉的统治,朝廷必须要为这些国家找到能赚钱的产业,朝廷分出去的都是一些低端的农业产业,从长远来看,把他们吸纳进我大汉的全球产业链当中,反而更加有利于大汉工业的发展。”

郦商摇头道:“这可不容易,朝廷要照顾7000万大汉的百姓,要为他们找到差事已经是竭尽全力了,要把产业分出去,只怕没有谁会同意,光一个棉布产业,天竺棉,西域棉,大漠棉每年都在贤者大会上打的不可开交,这还是自己一家人都斗得这么激烈,大秦洲没有利益代表,谁会愿意分出产业。”

现在大汉的棉布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以会稽郡,陈郡为首南方郡县,得到了天竺廉价棉花的支持,棉纺织业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每年都能增加两成多到三成的产能,他们在外攻占了天竺,南洋市场,在内沿着大运河大举北伐,三川郡的传统市场,东郡,颍川郡,梁国,魏国这些市场的洛阳布被打的节节败退。

曾经是天下纺织业中心的洛阳城,现在只能融入关中纺织的产业链当中,当然他们也不吃亏,洛阳负责设计新的服饰和推广,关中负责生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洛阳布打进了关中市场,而且占据的还是产业链的上游。

而关中纺织业之所以没落幕,是靠着西域的棉花支持,西域本就地广人稀,土地虽然干燥,但只要有水源,就是一个天然的粮仓,后世棉花的主产地就是在这片地区,光照足,水气少,都是生产优质棉花必备的条件之一。

现在西域的支柱产业就是两个,一是石油产业,他们每年会输入上千万石的石油进入大汉,只是石油作为灯油已经不是主要的市场了,反而是沥青作为建筑行业的原材料,这几年暴涨了十几倍的需求。

同时大汉的化工行业也开始进步,石油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大汉航空业发展起来之后,汽油的价值也从军事武器转化为民用产业,还有清洁用品等等,现在石油已经能转化成十几种产品,价值暴涨。

西域诸侯用石油赚的钱全部填进了本国的灌溉网络当中了,历史上的大汉在西域建立了上万里的坎儿井,而现在西域有十几万里的坎儿井网络,靠着这套庞大的水利系统,以及全球还处于温暖期的气候,硬生生的把西域打造成为了大汉的塞上江南。

而西域的土地除了一部分种植粮食满足西域诸侯的需求,绝大部分都种植棉花,每年棉花的产能并不输给天竺,尤其是这两年,大汉的拖拉机产业发展起来,西域每年都要进口3000辆以上的拖拉机,为了弄到棉布,关中的几个郡甚至把自己拖拉机的份额都送给了西域。

西域诸侯在农业高投入高产出,棉布的生产量每年都能增加一成多,更重要的是根据大汉棉布行业协会评级,西域的棉花有很大比例都是一品的长绒棉。

靠着西域优质且量大的棉花,在吸纳了洛阳优秀的设计师和纺织工匠,关中部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霸占了高原西域地区,西进杀到中原和优质的南布竞争,北上杀到河北,大漠等地和和临淄布竞争,高档棉布市场更是被关中布把持。

最后则是后发先至的临淄布了。

春秋战国以来,临淄就是纺织中心,也是北方乃至整个天下的经济中心,只是在汉初的时候,临淄掉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