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 必然分歧

杨泉有言,上不正、下参差。如果从你们这里不带头出人出力保家卫国,百姓又怎肯心甘情愿的把父亲、丈夫和儿子送上战场呢?

话又说回来了,修身、齐家、治国道理又是相通的,都要靠个人的操守来做榜样。当家长、国君、大臣的如果不能以身作则,百姓们又怎肯轻易相信。

朕还可以换个角度来说明贵胄子孙从军的合理性,做为皇室宗亲、大臣勋贵是受益最多的群体,之下才是士绅豪强地主和百姓。

诸位爱卿都与朕合股开办有工厂矿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谁投入的多谁收获的多。治理国家和经营工厂也没太多不同,想获得更多就要付出更多。

只有当大小东家全都履行了职责之后,百姓们看到了公平和希望才会跟着付出。最终依旧是东家们拿大头,百姓们分一分残羹剩饭。

谁若是不想付出,只愿意坐享其成,有好处的时候先挑大的拿,需要付出的时候先让百姓顶上,那就不是个合格的东家。

朕想说的还有很多,不过今日暂且到此,相信以诸位的才识应该不难听懂。快到中午了,都留下来用膳,饭后继续商讨,今日必须有个定论。”

面对袁应泰的当面质疑,洪涛既没有失望伤感也没恼羞成怒。有人愿意提出不同意见很好,也不是说保皇派就不能和皇帝意见相左。

但提出意见只是第一步,说出道理和给出解决方案才是重点。现在自己说出了道理也给出了解决方案,谁认为还有更好的道理和方案那就请说出来。

没有嘛,就只能先保留意见并遵从皇命了。这里毕竟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不是书院里的学术辩论场,不可能耗费大量时间去说服每个人,

如果谁因此对自己产生了不信任或者反感,最好也一起保留,否则之前的反对势力是如何被清理的,今后也是一个待遇,不会因为曾经是一起战斗过的盟友就高抬贵手。

洪涛压根儿也没把谁当成不可或缺、能天长地久长相伴的盟友,从田义、陈炬、王安、李贽、袁可立、袁应泰、杜松、李如樟,到左光斗、周道登、孙元化、杨嗣昌、杨涟、孙承宗,都是改造大明过程中的过客。包括李之藻、徐光启、王徵,甚至海户司成员在内,从来没指望过谁能一辈子都支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