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李唐的顾虑

潜风唐 在下慕容龙城 2516 字 4个月前

长安城,皇宫,甘露殿,长孙皇后作为帝国女性第一代表,并且,身负着整个后宫的统领,在李唐帝国中,占有绝对的话语权,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加赋予她不同常人的智慧。

不光是这身份,那外戚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虽然,她极力的避嫌,但这也绝对是不争的事实。

而同样的身份,能一生都被李世民这样的帝王宠爱,也说明她的眼光和格局,绝对要比她的美貌更加重要。

李唐帝国,为了一改前隋在地域上的管理不力,将天下郡县、改为十道,之后下面分州县,这样皇帝陛下的掌控力,就相应的加强许多。

但这从南北朝时期,就开始纷争世界的格局中,和那原有的门阀世家士族们的思想,和在当地绝对的话语权,往往就会比皇帝的话,更加让百姓信服。

族长制度根深蒂固,因为百姓也好,宗族势力也罢,他们面对的都是族长制度的最前沿。

而国家朝廷的一些决策,想要完全的执行下去,很难,那暗流汹涌的地方州县,很多事情,都会让这朝堂上的臣子们头疼。

命令不执行的同时,消极的态度横生,并且,那种暗暗抵抗中的态度,让皇帝李世民都开始担忧了。

山东士族掌握文化,南方商贾掌握经济走向,关陇门阀暗藏私兵,整个李唐的江山,好像是个被架在火炉上的铁锅。

而这皇帝得随时掌握这锅里的水,一旦烧干,那锅就会分崩离析,而不断的去加水呢?能经得起多长时间的煎熬,谁都说不准。

最先看到的直观反应就是河东,在经过武德年间的和平过渡之后,终于在贞观年间,显现出了一些问题。

而这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河东是当年李唐第一任太子李建成,经略的第一块地方,而这李建成也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是个无能弱者。

相反,他的能力可以说是在李世民之上,单说军事才能,也许李世民稍微略高一筹而已,但在政务上,李世民绝对不像李建成那样突出。

在李世民征战四方的时候,李建成坐镇后方,储君之姿高高在上。

而李世民最多就是像个统兵武将一般,与李孝恭、李神通他们都差不多,李世民可以说是,这其中最先突出的一位。

反观李建成在这关中地区,能独立培养势力如此之久,也难怪现在到了帝国决策之时,会让李世民如此头疼。

掣肘,李世民感觉浑身有力,却无法施展,尤其是,渭水之盟让他蒙羞。

很多门阀暗中,开始合纵连横的想办法,去打压李世民派往当地的官员们。

当一份份不知道怎么去处理,突发事件的奏疏,摆在李世民的案头时,李世民感觉这样的事,发生在他的国度里,是不可以被允许的。

表面上,慢慢积攒实力,不能让对方看出李世民的决心,必须要在其他方面去安抚,这时候,就需要去树立标杆。

契机,皇子亲王开府选妃,在这即将要北征突厥的时候,必须要将几个典型的家族安抚住。

李世民之所以没为李宽的婚事,去选择五姓七望中的一员,就是怕日后,这些士族会左右帝国的决策。

外戚的选择很重要的,看看李世民的妻族外戚就知道了,长孙无忌可以被绝对信任。

那这山东士族,如果在朝堂上有了外戚的一件外衣的话,那这里面还要出现多少个,可以左右帝国走向的声音呢?

而京兆一些家族,也被选择性的忽略,因为要给这些家族希望,太子妃悬而不定,先用赵王选妃先来试试水。

并且,交好几个容易被拉拢的家族,裴家,萧家,显然成了最好的选择。

而这里面,也有太上皇李渊的无奈,他难道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吗?

他当年在自己姨父隋文帝杨坚身后做侍卫时,就没看见这些门阀世家们,给一位堂堂的帝国皇帝,带来的那些无奈吗?那一声声的长叹,难道不说明问题吗?

所以,才有自己表兄弟隋炀帝杨广的爆发,三征高丽,就是要甩开关陇门阀的掣肘。

去借山东士族去制衡关陇门阀的发展,并且,在自己下令开凿的大运河上,以龙舟巡航去江都,躲开这糜烂的纷争,可结果呢?

巍峨高山一般的光辉帝国,瞬间崩塌,见到这一切的李家父子,能不知道作为帝国的主宰,要去做些什么吗?

所以,适当的装糊涂,不去揭示这丑恶背后的,那些更加丑恶的,而且让人极其厌恶的东西,就算是对自己的奖赏了。

可今天,李宽的一句话,说得明白,帝国无忧,任何地方的闹起来,都不用怕,别看这河东离关中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