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朱元璋刚要开口,却突然停了下来,目光落在一个年轻的士兵身上。
那士兵身形瘦削,脸色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力量。
“朕知道!”朱元璋的声音突然变得高亢起来,仿佛一道惊雷在校场上炸响,“朕知道,我大明的儿郎,都是有血性的!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他的目光炯炯有神,仿佛能够穿透每一个将士的心灵。
“你们不会眼看着鞑靼贼子在我大明的土地上肆虐,你们不会眼看着我们的同胞遭受蹂躏和屠戮!”
他猛地拔出腰间的佩剑,指向北方,“朕今日御驾亲征,就是要与你们并肩作战,与鞑靼贼子决一死战!”寒光闪闪的剑锋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象征着朱元璋的决心和勇气。
“朕要让鞑靼贼子知道,我大明的将士,宁愿战死沙场,也绝不后退半步!”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般响彻云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我们将用我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钢铁长城,将鞑靼贼子挡在山海关外!”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定,“朕要让蛮夷不敢再犯我大明边境,要让他们世世代代都记住今日的耻辱!”
朱元璋的演讲,点燃了将士们心中的热血。
他们一个个紧握手中的兵器,眼中闪烁着仇恨和愤怒的火焰。
他们齐声高呼:“杀!杀!杀!”声音震耳欲聋,响彻天地,仿佛要将整个校场都掀翻。
年轻的士兵紧紧地握住手中的长矛,感受着从掌心传来的冰冷触感。
他的心脏剧烈地跳动着,仿佛要从胸膛里蹦出来一样。
他抬头望着台上慷慨激昂的朱元璋,心中充满了崇敬和激动。
他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看到了鞑靼贼子溃败逃窜的景象。
“杀!”年轻士兵也跟着高呼起来,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充满了力量。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了大明,为了家人,为了心中的信念,他一定要将鞑靼贼子赶出大明疆土!
将士们群情激奋,热血沸腾,他们恨不得立刻冲上战场,与鞑靼贼子决一死战。
朱元璋看着台下斗志昂扬的将士们,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他相信,只要有这些将士在,大明就一定能够战胜鞑靼,保卫家园。
“出发!”朱元璋高举佩剑,大声下令。
“陛下……”一个文臣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陛下,”礼部尚书刘三吾颤巍巍地走了出来,他衣袖下的双手微微颤抖,脸色苍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声音依然带着一丝颤抖,“臣等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只是……”
“只是什么?”朱元璋锐利的目光如同刀锋般射向刘三吾,语气冰冷,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
刘三吾感受到来自皇帝的巨大压力,双腿一软,几乎要跪倒在地。
他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地说道:“陛下,国库空虚,粮草不足,此番出征,恐……”
“恐什么?”朱元璋打断了他的话,语气更加严厉,“恐将士们饿死在战场上?恐朕的大明江山毁于一旦?”
刘三吾不敢再说话,只是低着头,汗如雨下。
他身后的其他文臣也都噤若寒蝉,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朱元璋看着这些文臣,心中怒火更盛。
他猛地一挥衣袖,怒吼道:“一群只会纸上谈兵的废物!国家危难之际,不见你们冲锋陷阵,却只会在朝堂上争权夺利,勾心斗利!”
“朕告诉你们,今日,朕御驾亲征,就是要与将士们同生死,共进退!”朱元璋的声音如同惊雷般响彻云霄,“朕要让鞑靼贼子知道,我大明的将士,宁愿战死沙场,也绝不后退半步!”
他再次高举佩剑,指向北方,“出发!”
战鼓擂动,号角齐鸣,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拔,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向着北方蜿蜒而去。
朱元璋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心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他知道,此去山海关,将会是一场恶战,但他无所畏惧。
为了大明江山,为了黎民百姓,他愿付出一切!
年轻的士兵紧紧地握住手中的长矛,目光坚定地追随着朱元璋的身影。
他心中热血沸腾,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他仿佛看到了鞑靼贼子溃败逃窜的景象,看到了大明江山重归太平的景象。
“杀!”他高声呐喊,声音中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大军一路向北,气势如虹,所向披靡。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