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是一个强力的操控者,而是化作了一位高明的调琴师,去轻轻拨动那根连接国运与民运的,最根本的“弦”。
他的意念,化作一道道柔和而坚韧、细密如网的金色光丝,如同架设起无形的桥梁,挖掘出疏导的渠道:
一端,轻轻探入那凝滞的玄黄国运之中,如同梳理乱麻,将其中所代表的“律法公正”、“吏治清明”、“兵锋护国”等正面积极的力量,细细地提炼、纯化,然后温和地引导其流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一端,则如同春雨润物,温柔地抚慰着那混乱的民,将其中所代表的“安居乐业”、“耕读传家”、“创造财富”等最本真的祈愿与生机,缓缓地汇聚、疏导,赋予其有序的方向。
他以自身那融合了实践与感悟的“本心”为媒介,让国运的力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压迫与索取,而是真正地、实质性地惠及民运。
让亿万黎民能够切身体会到国家秩序带来的庇护与好处。
同时,也让民运的勃勃生机与无穷创造力,反过来源源不断地滋养、巩固和壮大国运。
他做的,不是掠夺,不是压制,而是“疏通”与“共鸣”。
是让国运之舟,能够顺畅地行驶在民运之水上,舟因水而动,富有活力;水因舟而有序,奔流有方。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种生生不息的循环。
渐渐地,奇迹发生了。
那原本凝滞不畅的玄黄洪流,开始变得活泼起来。
光芒稳定而明亮,内部那些散乱、冲突的气息被逐渐调和,凝聚成一股更加纯粹、更加强大的力量。
开始焕发出真正的威严。
而那原本涣散混乱的民运,也开始变得井然有序。
乳白色的气流不再漫无目的地逸散,而是如同百川归海,开始沿着那些金色的“桥梁”与“渠道”,稳定而欢快地流淌,与玄黄洪流之间的连接变得粗壮牢固。
丝丝缕缕的乳白色生机主动汇入玄黄之中,为其注入无尽的活力与潜力。
国运与民运,第一次如此和谐、如此紧密地交融在一起,运运相生,循环往复。
整个虚无空间都因这种和谐而变得明亮、稳固,充满了一种源自本源,欣欣向荣的希望气息。
“调和鼎鼐,沟通天人。以秩序引国运,以仁心汇民运。使国为民之庇佑,民为国之根基。运运相生,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恭喜你,完美通过。”
这道意念最终消散。
然而下一刻,一股浩瀚如星海、精纯无比、仿佛凝聚了万古王朝精华的国运精粹,以及无数关于江山社稷、万民气运的玄妙心得与感悟,如同醍醐灌顶,汹涌澎湃地涌入姜玄的识海与神魂深处。
磅礴的力量洗涤着他的身心,玄奥的感悟重塑着他的认知。
光芒将他彻底包裹,皇极陵的古老传承,在这一刻,真正地、彻底地认可了他。
……
当一切归于平静,姜玄缓缓睁开双眼,眸底深处,仿佛有山河演变、王朝兴替、万民生息的景象一闪而逝。
最终沉淀为一种深不见底的睿智与平和。
他感受着体内那与未央国运同源,却更加精纯、更加磅礴,并且蕴含了一种他所从未体验过的“圆融”与“和谐”意境的力量。
以及脑海中那无比珍贵的治国安邦、调理气运的心得,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复杂难明的笑容。
“想不到,老夫一生为臣,恪守臣节,辅佐人皇……今日在这皇极陵幻境之中,却彻彻底底、由内而外地做了一回‘人王’,体验了人皇陛下该承担的所有重担,干了人皇陛下该干的所有事情……”
他低声自嘲。
语气中却并无丝毫得意与僭越之念,只有深深的感慨与前所未有的明悟。
这三重考核,与其说是考验,不如说是一次对他毕生所学、所信、所行的彻底梳理、淬炼与升华。
让他跳出了“国师”的视角,真正从“王”的角度,理解了何为江山,何为社稷,何为根本。
……
与此同时,未央皇宫深处。
正在静室中打坐调息,体悟皇道运行的未央人皇,猛地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惊愕与难以置信。
他清晰地感受到,一股与他自身皇道气运同源,却更加精纯、更加磅礴,并且蕴含了一种他所未能达到的“圆融和谐”意境的国运波动,自极其遥远的葬仙古域方向隐隐传来。
虽然微弱如丝,却直指皇道本源,甚至引动了他自身气运的微微共鸣。
“这是……国师?”
未央人皇喃喃自语,脸上神色变幻不定,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意味复杂的叹息。
那叹息中带着几分苦涩,几分羡慕,更有几分释然与欣慰,“姜爱卿……你跟在仙帝身边,竟得了这般惊天动地的大机缘……这份对国运民运的感悟与掌控,已隐隐在朕之上了啊……”
“或许,当初朕若也能放下身段,同去那葬仙古域……”
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目光望向遥远的天际,变得有些悠远而复杂。
他知道,经此一事,他的这位国师,已非昔日之姜玄。
其前程,已非池中之物,甚至可能关系到未央未来的某种契机。
……
皇极陵外。
那半塌的石门再次发出沉重而古老的摩擦声,缓缓向内开启,打破了外面的等待与寂静。
一道身影,从中迈步而出,步履沉稳,踏在地面上,仿佛带着山河的重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是姜玄。
此时的姜玄,外貌并无太大变化,依旧是一身朴素的国师袍服,纤尘不染。
但整个人的气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脱胎换骨般的改变。
之前的他,是沉稳、睿智、洞察世情,带着辅佐者特有的内敛与谋略气息。
而此刻,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便自然流露出一种曾经执掌过至高权柄、调理过王朝阴阳、心系过万民福祉的恢弘气度与沉稳担当。
眉宇间少了些许属于谋士的筹算与机锋,多了几分属于王者的沉静、果决与威严。
虽无龙袍加身,亦无冕旒在顶,却自有股令人心折,不敢轻视的“人王”风范。
那是一种源自对“国”与“民”本质深刻理解与践行后,所产生的自信、从容与威严。
“国师!”
大圣眼尖,第一个叫了出来,他火眼金睛上下打量着姜玄,啧啧称奇:“姜玄国师,不错不错!这趟没白跑,身上这股子‘道劲儿,这股子沉淀下来的味道,都快赶上俺老孙的师父偶尔讲道时候的感觉了!”
他话没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调侃中带着认可。
柳玄风抱剑而立,冷峻的脸上也露出一丝清晰的动容。
他身为剑仙,对气机感应最为敏锐。
他最能感受到姜玄身上那股与天地气运、山河社稷隐隐共鸣、圆融一体的磅礴意念。
这与他追求的极致、纯粹、一往无前的剑道虽是截然不同的路径,却同样走到了某种极高的境界,
他也不禁微微颔首:“姜国师,恭喜大道精进。”
连一向清冷矜持的杨戬,此刻也微微侧目。
额间天眼虽未开启,却能感受到姜玄周身那圆融了不少的道韵,以及那股与仙庭宏大秩序隐隐契合的气息,心中对陛下的识人之能、用人之度更是佩服。
秦雨柔微笑着上前,盈盈一礼:“恭喜国师,得此大机缘,道途更进,可喜可贺。”
龙皇敖方和银鹏也纷纷出言道贺,态度比之前更加敬重。
它们能感受到姜玄身上那股源自文明与秩序的力量,对它们这些古老存在而言,这种力量同样值得敬畏。
面对众人的由衷称赞,姜玄脸上并无半分骄矜之色,反而更加谦逊内敛。
他整理了一下其实并无褶皱的袍袖,快步走到一直含笑静立,目光中带着欣慰看着他的陈默面前。
而后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竟是深深一揖到地,语气无比诚恳,甚至带着一丝哽咽与激动,道:
“陛下!老夫……姜玄,叩谢陛下天恩!”
陈默微微一笑,伸手虚扶:“国师不必行此大礼,机缘巧合,亦是你自身积累深厚,悟性超凡,方能通过考验,得此传承。此乃你应得之造化。”
姜玄却坚持行完了这个大礼,方才站起身。
他目光扫过周围众人,感慨万千,声音沉静而有力:“诸位道友谬赞了,姜玄愧不敢当。今日能有所得,扪心自问,绝非姜玄一人之功。”
他语气变得低沉而真诚,仿佛在众人面前剖析自己过往的内心:
“不瞒诸位,在遇见陛下之前,老夫身为未央国师,虽也自诩忠心为国,鞠躬尽瘁,但私心亦重。
所思所想,多是如何巩固未央江山社稷,如何提升自身在朝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于这天地大道、于这‘民’之根本、于这气运共生之理,看得并非如此透彻,行得也并非如此纯粹。”
“是追随在陛下身边后,亲眼见证陛下行事,胸怀之广博,目光之长远,待人之真诚,分配机缘之公允……更亲眼见识了仙庭之恢弘气象,方知何为‘大道为公’,何为‘庇护苍生’,何为‘秩序之本’。”
“今日能在皇极陵中通过那三重严苛考核,并非老夫原本有多高明,实乃是将追随陛下后之所见、所学、所悟,融会贯通,付诸实践,于幻境之中印证本心而已。”
“陛下之道,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早已深深影响了老夫的道途与心性。”
他再次转向陈默,目光坚定无比,如同立下最庄重的誓言:“故,无论老夫将来修为如何精进,身在何方,心中唯有陛下,唯有仙庭。陛下,永远是姜玄效忠的陛下!”
“仙庭,方是姜玄心中大道之所向,亦是吾道最终之归宿!”
这一番话,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毫无做作,听得众人无不动容,对陈默的敬佩之情更增了几分。
陈默看着目光灼灼、气质已然完成惊人蜕变的姜玄,脸上露出了由衷欣慰的笑容。
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姜玄的肩膀,温声道:“好。得国师此言,我心甚慰。前路漫漫,将来一块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