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辅助玩成刺客’的打法,既符合老六‘不按团队分工行事’的特征,又通过反差行为制造出强烈的戏剧效果。
作者唐家三少巧妙利用奥斯卡的食物系身份做掩护:
当敌人以为他只会扔香肠时,他早已在暗中筹备致命一击。
更绝的是,他给每种香肠都取了极具误导性的名字——‘亢奋粉红肠’看似能增强力量,实则附带眩晕效果;
‘大恢复香肠’听起来是治疗技能,却能让敌人陷入短暂僵直。
这种‘名字与效果完全相反’的设计,将老六式角色的狡黠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者在阅读时会不断产生认知颠覆——当奥斯卡掏出新香肠时,永远猜不到它真正的用途,这种不确定性正是戏剧张力的源泉。
第二,用‘身份认知错位’强化人物弧光。
真正的老六往往游走于多重身份之间,其表面形象与真实能力形成巨大反差。
《庆余年》中的范闲便深谙此道。
他表面是澹州来的纨绔子弟,整日与丫鬟们打牌赌钱,连京都权贵都笑他‘胸无大志’。
但当北齐刺客潜入庆国时,他却在赌坊后院用‘霸道真气’震碎对方经脉;
在朝堂辩论中,他以现代思维解构封建礼教,将礼部尚书怼得哑口无言;
甚至在面对庆帝时,他都能用‘范府私生子’的身份作掩护,暗中调查母亲叶轻眉的死亡真相。
作者猫腻通过细节铺垫强化这种反差:
范闲总在袖口藏着一把碎银子,看似用于行贿,实则是暗器;
他教妹妹范若若背《唐诗三百首》,表面是兄妹嬉戏,实则为日后文坛争锋埋下伏笔;
就连他最爱的‘五竹叔’,表面是沉默寡言的护卫,实则是拥有超前科技的机器人。
这种‘全员老六’的设定,让范闲的每一次算计都显得合情合理——当他发现整个世界都在演戏时,自然要给自己也披上多层伪装。
读者在追更时会不断产生‘原来他早就知道’的恍然大悟感,这种认知颠覆带来的爽感,正是老六式角色的终极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