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命令马万良带领剩下的陕明教部队继续防守黄草坝,这一决定让马万良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但同时也将他推向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徐占彪在军帐中接到消息,喜上眉梢,对身边的副将说:“马文禄竟然用马万良那等小人守黄草坝,真是天助我也。速速备文,我要将此事奏报左大人。”
左宗棠在案前阅罢徐占彪的奏报,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自言自语道:“马万良,贪生怕死之徒,如何能守得住黄草坝?传令徐占彪,不必急于攻城,围而不打,耗其士气。”
徐占彪接到左宗棠的命令后,对手下将领下令:“传令下去,我们在堡垒两侧扎营,切断黄草坝的粮道,让他们粮尽粮绝。”
数日后,黄草坝内,马万良饿得面黄肌瘦,对手下抱怨道:“这徐占彪好生狡猾,断了我们的粮道,再这样下去,我们都要饿死在这里。不如开堡投降,还能保住一条命。”
手下们面面相觑,无奈地点头:“马将军说得是,我们跟着你出去吧。”
最终,马万良带着饥饿的手下,打开堡垒大门,狼狈逃窜。
革命军士兵见状,相互交谈道:“看这马万良,果真是草包一个,连仗都没打,就自己跑了。”
随着黄草坝的陷落,徐占彪站在堡垒之上,望着远方的肃州城,满怀信心地对左右说:“文殊山堡垒已是孤掌难鸣,肃州城破指日可待。左大人的计策果然高明。”
马文陆面对着日益缩小的防线,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深知文殊山的重要性,但面对革命军的步步紧逼,他意识到坚守文殊山已无可能。
于是,他下令驻守文殊山的部队全部撤离到肃州城,准备进行最后的防守。
马文陆站在肃州城的城头,目光远眺着文殊山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惋惜。
他知道,放弃文殊山意味着放弃了重要的战略高地,但面对革命军的强势,他别无选择。
他的眉头紧锁,心中默念:“此乃权宜之计,肃州城,才是最终的决战之地。”
在下达撤离命令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是对部下的担忧,另一方面是对未来的不确定。
他转身对身边的副将低语:“希望他们能平安归来,为肃州城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