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是六十三岁高龄,左宗棠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他决定携带钦差大臣的关防,亲自拔营出关,前往新疆。
此时此刻的左宗棠,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疾病缠身,往日里那矫健的身姿早已不复存在。
如今的他,别说骑马驰骋疆场,就连正常行走都变得异常艰难。
无奈之下,他只能依靠拐杖支撑着孱弱的身躯,乘坐轿子缓慢前行;又或是干脆横躺在车厢之中,稍作休憩以缓解旅途的疲惫。
尽管如此,左宗棠那颗炽热的心却从未熄灭。他深知,国家正处于关键时期,与俄国关于伊犁问题的谈判还在紧张地进行当中。
为了给这场谈判增添更多的筹码,他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前往哈密,亲自坐镇督军。
然而,左宗棠心里十分清楚,以自己目前这副年老体弱、疾病交加的状态,此番出关极有可能便是踏上一条有去无回的不归路。
但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收复伊犁的坚定决心,这位铁骨铮铮的老将军特意命令八名忠心耿耿的亲兵,将一口象征着死亡的棺材高高抬起,跟随大军一同出关。
这口棺材仿佛成为了一种无声的宣言,彰显出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冲天豪气和无畏精神。
一路上,左宗棠面色凝重地对着随行的幕僚们感慨道:“诸位啊,你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坚实后盾,那么想要仅仅凭借谈判桌前的唇枪舌剑就要回伊犁,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老夫之所以不顾自身安危,执意出关督军,目的就是要让那些贪婪成性的俄国人明白,无论他们采取何种手段,最终都必须乖乖地把伊犁交还给我们华夏。倘若他们胆敢拒绝,哼哼,那就休怪老夫不客气,非得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不可!哪怕是以卵击石,老夫也要跟这帮侵略者拼个鱼死网破!”
左宗棠这位大将出行,本身就如同山摇地动一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震动。
何况在这支队伍中,还特意抬着一口大寿材,这更是显得不同寻常,充满了象征意义。
这口大寿材,既是对左宗棠不畏生死、以身许国的英勇表态,也是对全军将士的一种激励,表明了此次出征,不惜一切代价,誓死扞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
滚单(即军情通报)一路飞递,传递着左宗棠出行的消息。
队伍按着驿站的前行路线,缓缓向哈密进发。
沿途的百姓、官绅无不被这一幕所震撼,纷纷驻足观看,留下了惊诧和感叹。
每经过一个城镇,都有人议论纷纷,有的百姓甚至跪地送行,对这位老将的忠诚和勇气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