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并未多言。
正当他沉思之际,杨维桢老先生缓步走了过来,目光深邃地看着他,道:“高公子,老夫有一事相询。”
陈明连忙拱手道:“楼主请讲。”
杨维桢沉吟片刻,道:“公子此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不知可否告知,此诗灵感从何而来?”
陈明心中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略一思索,便道:“晚辈不过是登楼远眺,见洞庭湖风光壮丽,心中有所触动,故而写下此诗。”
杨维桢点了点头,似乎对他的回答并不意外,只是意味深长地说道:“公子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才情,实在难得。不过,老夫观公子诗中,似乎隐含着一股沧桑之感,倒不像是年轻人所能体会的。”
陈明心中一凛,知道杨维桢眼光毒辣,已然察觉到了诗中的异样。
他正思索该如何回应,却听杨维桢继续说道:“不过,诗无定法,情无定式。公子能有如此感悟,或许是天意使然。”
陈明松了一口气,连忙拱手道:“楼主高见。”
杨维桢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公子不必多礼。老夫只是觉得,公子才华横溢,若能多加磨砺,日后必成大器。”
陈明恭敬地点头称是。
这个时候,楼下的侍从匆匆赶来,恭敬地对杨维桢说道:“楼主,诗作已刻好,请您过目。”
杨维桢点了点头,转身对众人说道:“诸位,诗作已刻于楼壁之上,不妨一同前去观赏。”
众人闻言,纷纷跟随杨维桢下楼。
陈明与姜楠走在最后,姜楠低声问道:“陈公子,今日之事,你似乎并不十分开心?”
陈明摇了摇头,苦笑道:“在下素不爱人前显圣,如今要扬名天下,心中难免有些不安。”
姜楠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轻声道:“公子何必如此?诗文本就是借景抒情,借古喻今。你能写出如此佳作,便是你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