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从康熙时代开始,便一直有皇上体内流淌着汉人血脉的谣言。
因为杀不死,所以大清朝的皇帝,只能选择将满人血统融入进去。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化解民族矛盾,从而更好的实施血统论,从而告诉汉人——虽然朝廷变了,但皇帝也是他们的皇帝。
而宣传汉人血脉这件事情的本质?
实际上就是在拉拢民心——汉人的民心!
所以在顺治时期,出现了第一位汉人妃子。
而后,在面对满汉不合的问题上?
康熙迅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在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之后,康熙开始大力推进这一条抚民政策,也为后续的皇帝提供了思路。
皇帝很清楚,因为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满人压制不住汉人。
但皇帝又担心汉人造反,所以就让出去一部分权力。
政治的本质,就是让出一部分利益,从而谋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取舍”二字。
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政治的核心,没有之一!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皇帝≠满人≠汉人!
皇帝需要站在一个高于满人和汉人的高度。
一个合格的皇帝,他的眼界高度是整个大清朝,而不应该是大清朝内部的一部分人!
可以有明面上的喜恶,但心里一定要足够清醒。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即便成为皇帝,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
汉人妃子本质上,其实是皇家的一个借口。
顺治的死,虽然有传言是因为天花。
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顺治是第一个娶了汉人妃子的皇帝。
恪妃石氏,这个在大众眼里并不出名的女人。
但在大清朝满汉之争中?
却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她代表着汉人第一次进入最高层次的权力——皇权!
不要小看这一点,封建王朝,皇权至高无上。
当妃子里面出现汉人之后?
就代表着皇上不再是旗人的皇帝,也包括汉人的皇帝。
严格来说,大清朝第一次的转折点,并不是从康熙时期开始的,而是从顺治时期开始!
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什么推举科考,重用贤臣,这些在汉人妃子面前都不值一提。
前者你是老板的打工人,后者却成了老板的自己人!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
对于汉人来说,有一个汉人妃子是好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这对于旗人来说,却相当于让一部分权力被汉人拿走,自然会引起旗人的不满!
甚至可以说,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加剧满汉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