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示羊得知沙皇派遣专员要去赈灾后倒是有些想笑。
“多久了?现在才做?”
苏示羊现在需要干这几件事:脱罪加洗钱。
他贩卖军火给叛乱分子,哄抬物价来收割灾民,外加操纵市场等事要是被知道了肯定会出事。所以他现在需要一些手段来掩盖自己的罪孽。
总是有人把资本家妖魔化。在这里澄清一下,妖魔没这么可怕。
苏示羊把手上的计划书放下,看着办公室外边的风景。
由于军事改革,在规划里,一年内黑海的舰队需要扩张到100艘战舰。同时,苏示羊也在做城区规划。
实际上,截止到现在,啰萨帝国一直在往城市化发展,苏示羊率先规划了城市照明系统,交通建设等等。
其中油水自然是不少的,苏示羊借着这件事也把一些把柄给了秘密警察,进而被沙皇掌握。
一个有把柄的臣子是最忠心的臣子。
文人集团在政府部门的占比在连年走高。虽然沙皇依旧猜忌文人,但是已经停止了对文人集团的打压。实际上,沙皇为了建立一套高效的官僚体系,自然需要知识分子的帮助。
资本家与文人集团相联合,在政府中的占比越来越大,而农民阶级和教会势力在政府里却连年失利。正是如此,沙皇才提出要让官僚阶层,商人和自由农起立,希望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石。
制衡之策是帝王必修科目。
底层人或许以为皇帝会很喜欢朝堂全是忠臣。其实不然。正所谓“清澈的长江泛滥所造成的灾害不亚于浑浊的黄河决堤。”忠臣虽有“国有诤臣不亡其国”的说法,但是过多的忠臣会制衡皇权,让皇帝很多事情都做不了。更有“忠臣难持”的说法,谁也不知道他是打心底的忠诚还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奸臣不一样。奸臣虽说须溜拍马,作恶多端,但在某一些方面来说他们是皇帝天然的白手套。“滥用酷吏”对于底层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一件事,但是却能很好的推行皇帝的旨意。群众看到的贪官敛财是把好手,让贪官明面贪而皇帝暗中拿也是不错的选择……强大中央集权需要一把刀,一把不能见光的刀。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能在明面上讲的清的,而奸臣之类切切实实是皇帝最好用的手笔。
所以,所谓忠奸,本是皇帝所看,是以利益为权衡的评判罢了。有时候或许一个人不利于国家民族,但是他有利于皇帝啊。
苏示羊自然是知道沙皇的意思。你可以腐败,但是你一定得有用。
所有人都知道他派专使到全国各地去执行特殊使命,但在这种铁的纪律的背后却是极端的腐败和混乱。但是没关系,事搞定了就行。
“卡尔去灾区赈灾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信号,是皇帝决心解决收入问题,要我们停手的信号。”苏示羊不傻,皇帝是不在乎下边人的死活的,他更在乎灾区导致歉收而影响贸易收入。
要知道,啰萨帝国大宗商品就两个,一个军火一个粮食。
军火是因为啰萨帝国乐于扩张,进而使得军事实力上升。在当时,枪械生产啰萨帝国排名第三,而火炮出产则是第一。外加世界第二大陆军,同时也是欧洲第一大陆军,而海军实力也是世界第三。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三,除带英帝国和弗朗斯政府外,啰萨帝国有自信和任何一个国家单挑并取得胜利。
至于粮食,啰萨帝国有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第聂河流域(今乌克兰产区)以及波罗的海的林区可以发展农业,包括但不限于种植畜牧、水产养殖、林业生产、出产粮食等生产活动。广阔的领土是粮食天然的产仓,除了拆那帝国和东印度公司外,没有任何地区再能比得过啰萨帝国的粮食产出了。
皇帝解决饥荒,本质上是解决未来财政收入问题。至于灾民,其实上边恨不得他们死绝了的好。
这些灾民一来就是一大群,搞不好还会暴动起义。安抚需要钱,安置需要钱,投入不知道多少后才能解决。
对于上边人来说是妥妥的麻烦和累赘。
什么?你说他们之后会回报税收和劳动力?那都是多少年之后的事了?
所以封建帝国帮助灾民是被动且十分不情愿的。他们宁愿把真金白银花在永无止境的战争和虚无缥缈的奢侈艺术品上,也不愿浪费在穷人和奴隶身上。
苏示羊现在要解决自己的脏事,不然就凉凉了。
你可以给皇帝把柄,但不能给皇帝以震撼。
他伤害灾民没什么,沙皇也经常镇压群众,真来看的话,任何人都没有皇帝杀的人多,一次活动就能打死打伤不计其数。贩卖军火也还算好,当时法律没那么规范,很多人在战争期间也愿意给交战国以军火贸易。像太平天国时期,为了茶叶和瓷器,很多外国人死也要冲破封锁拿火器来换。操纵市场这个算是扰乱市场,对于国家有一定的损失,这个很可能会被治罪。
更何况这些脏事苏示羊还是同时间一起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