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罪上加罪,过于骄纵。这样迟早会死。
“现在我需要思考怎么办了。”
苏示羊贩卖军火这件事还好,他是通过境外势力来贩卖的。经过层层转手之后才到了叛军手里。而且叛军本来就发生在啰萨帝国境内,有啰萨帝国的装备很正常。这样容易掩盖,也不好调查。
坑害灾民这个倒没什么一群刁民,翻不了天。
不过哄抬物价这件事怎么搞呢?
哄抬物价是扰乱市场,市场对于帝国的意义还是很重大的。
“还是贿赂吧。”
卡尔不是什么清官,如果说一千两黄金收买不了,那么一万两就可以。
苏示羊对于一些事自然是晓得的。
……
卡尔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抓投机商。
在灾区,这里发生了一个不符合经济学的不正常情况。
前文已经介绍了什么是“吉芬商品”(见78章),也就是价格越高,需求越高的商品。只简单说明一下:啰萨帝国粮食便宜,没有替代品;缺粮会死,购入;粮食量减少使得价格走高;循环。
而资本家的作用就是阻止了其他粮食的进入。既然啰萨粮食价格走高,那么只要啰萨粮食超过了其他粮食的价格自然会慢慢回落,而资本家当然会投机,他们继而哄抬物价,把粮食炒到了“非千万金不得食”的地步。
卡尔不是经济学家,但他是将军。他知道什么东西可以让资本家“心甘情愿”的把粮食交出来。
在调集了军队来镇场子后,他立刻以“囤货居奇、扰乱市场”为由收缴了资本家的粮食。对于一些想反抗的投机商,卡尔也是毫不客气的下达了开枪的命令。
将粮食投放市场后,他把粮食维持在一个较高,但是不是很高的地步。也就是如果拉粮食来这里卖,依旧是有利可图,只不过没有暴利。随着其他一些商人的粮食输入,粮食价格也开始缓慢回落。灾情自然慢慢得到缓解。
这是一个很长久的过程。
在解决完资本家后,卡尔把目光转向教会。
教会在这场灾荒里扮演的角色很奇怪。
一方面,教会确实派遣了大量教士来帮助灾民,希望缓解灾荒。其中也不乏好人真的是为人民服务,他们确实履行了为救济社会做贡献的职责。
但是另一方面,教士也和当地乡绅地主勾结:“救济院事件”接连不断,大量妇女儿童沦为新的农奴和妓女。遍布全国的教会是最好的联络点,在一些灾情严重的地区,甚至公然出现“人口贩卖”的情况:他们明码标价出一个儿童多少钱,一个妇女多少钱。教会有自己的田地和教堂,本质上其实就是当地最大的地主。他们干的脏事,绝对不止历史记录的这些。
当卡尔第一次到这里时,他还听到了一些传教士在传播诸如此类的言论:“灾荒是《圣经》中预告的灾难,是当地人民罪孽深重,使得上帝降下了神罚。对于这些人们只能欣然接受自己将要饿死的命运”等。
卡尔这能忍?
对于这些人,卡尔则是依法治理。
在皮特斯大帝在位期间就已经发布了《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了教会的权职:宗教局成员无条件地执行皇帝的全部圣谕,而教会中的主教不得以任何理由干预世俗事务和仪式。
显然,这些传播谣言的教士以及背后授权的教主已经违反了法律,卡尔完全可以依照法律来整治他们。
在把军队驻扎进入了灾区后,卡尔立刻下令依照法律处理当地违法了的主教。解决完上边人后,对于下边的教士,他也未曾仁慈。
当时数以百计的教士跪在地上哭喊着说“法不责众,法不责众。求求将军放过我们一次吧!”卡尔懒得理他们。
卡尔是上过战场的军人,是真的死过一次又获得了一次新生的人。对于敌人,他向来奉行三绝政策:“态度上绝不仁慈,对事情绝不姑息,对敌人绝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