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二说楚王
范睢辞别秦王,便开始了他第二番楚国特使之旅。
这次与以往不同,楚国竟然撕破盟约,公然向秦国挑衅,要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楚国如此胆大包天,必然是猜测其中端倪:原来虞卿在郑朱出使秦国时便出使联络楚国,把咸阳公开赵使和谈,阳奉阴违坚持决战的虎狼之心一一预测一番。平常人看到了第一层含义,认为赵国一手合纵,一手和谈,玩弄诸国感情,这正中范睢下怀。然而毕竟世界那么大,总会有明眼人看穿,而这个明眼人便是赵国的虞卿和楚国的黄歇。赵国明显是不想打,而且也未必打得过,和谈未必是虚情,合纵也更不是假意,而是给自己留的退路。眼下的咸阳和谈不过是秦王给赵国做的一个局,更是给天下的看客摆了个迷魂阵。楚国之所以敢与赵合盟对抗秦国,一者即使秦赵大战中赵国取胜,楚赵边境不搭界,哪怕是有大战,中间隔着韩魏做缓冲,楚国可以联合韩魏秦燕齐对抗赵国,赵国处在四战之地,相对秦国还是会谨慎许多。楚国失去秦国这个强敌,向西可收复失地,向北可发展韩魏,到时轮地域、轮兵力、轮人口,没有一个国家是可以与楚国睥睨,所以这个风险是有必要与赵国一同承担。二者,楚国算准秦王不会从长平撤兵,咸阳的这次失败的会晤便是验证,秦王之志不在于称霸诸侯,对赵的态度已经包不住其野心,一旦赵国失势,楚韩魏便是下一个赵国。秦国对待邻居向来都是巧取豪夺,不问缘由。长平之战集中火力把赵国拿下,三晋就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失去了尖角的羔羊,如何是狼的对手。所以秦国不会选择两线作战,楚国如果此时在南线发兵二十万压迫秦境,秦国再如何出得起二十万秦军,更可况赵国许诺楚王长平至少增兵十万以示合盟抗秦。就算是把秦国所以十六岁男丁全部征集入伍也未必会凑足五十万大军,更可况没有作战经验的士兵不经训练,即使拉到战场,也不过是白白送上性命。在虞卿和黄歇的极力推动下,楚考烈王下定决心,与赵合盟,攻抗秦国,并愿意提前宣战,发兵二十万收复鄢郢失地。
出使楚国,范睢知道,很有可能还不等见到楚王,自己就身首异处了,带着种种无奈与担忧,叹了一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范睢还是上了通往陈都的马车。
春申君黄歇富丽堂皇的相府大门紧闭,范睢入相以来第一次吃了闭门羹,传话的下人叫李园,是黄歇刚接纳不久的赵国逃难人,李园欠礼答话,“远方贵客,春申君今日偶染风寒,不便见客,如有急事,可由我来转达。”
“小哥,行个方便,车中主人乃是秦国丞相范睢范大人,拜见春申君乃是大事,你看就帮忙通融再次禀报。”随从掏出两枚金锭,塞给李园,李园一听是秦国丞相,还这么豪爽给了金子,拿人手短,傻傻的笑着说,“既然如此,那我便再试上一试,成与不成,我可不敢保证哈。”“尽力便好,尽力便好,有劳了。”
过去半日,李园这才从门缝中挤了出来,“春申君还是不能见客,还请客人驿馆歇息。”
“也罢,果然是没有利益就没有朋友,去驿馆。”
“丞相,收了您这么多礼物,小人无以为报,可否由小人牵马坠蹬,送您到驿馆。”李园贴在车窗前,小声说道。
“刚好路还不熟,有劳有劳!”范睢知道,这个年轻人定然是个可利用之人,投之以李,报之以桃。且行且看他意欲何为。
到了驿馆,一切处理得当,范睢站在窗前,对殷勤至极的李园说道,“年轻人,叫什么名字。”
“小人李园,赵国人,避难投亲至此。”
“奥?秦赵在打仗,你不会不知。”
“我虽是赵人,但对赵国恨之入骨,更何况国家大事,我这小小下人又如何掌控得了。”
“说吧,你有何需求,睢尽力而为。在楚国,秦国的丞相说话未必好使。”
“丞相大人言重了,小人只是想为丞相尽一分绵薄之力,事成,还请丞相大人为小人某个一官半职,出人头地。”
“如此甚好,本相喜欢像你这般有想法有抱负的年轻人,说说如何助我成事?”
“丞相想见春申君,其实不难,只是眼下春申君故意躲着不见,丞相即使见到可有说辞?”李园一本正经分析道。
“若能见上一面,本相自有办法,还请指引。”
“城东有一风雅之地名曰‘墨竹轩’,乃是文人墨客驻足创作之所。春申君本就博闻善辩,入相以来有一喜好,那便是每隔三日就要去墨竹轩品品茶,谈谈风雅。听闻馆主盛情邀约春申君前去说教,不出意外,明日一早便去,丞相可寻机。”
“谢过。”
墨竹轩本名湘竹轩,传闻尧有二女,舜之二妃,世曰湘夫人,帝崩而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称之为湘竹。然其中一片竹叶飘落至此处,长出一片竹林,亦是竹叶斑斑。馆主亦是痴情奇女子,爱人本是家财万贯的大商,夫妻恩爱如胶似漆。奈何出差韩国贩茶,战乱致使爱人死于归途,偌大家业被小叔巧取豪夺,只分得馆主这竹林一雅居,本欲同湘夫人一般为爱而去,可这襁褓中的孩儿给了她继续活下去的理由,通过丈夫的人脉,雅居改成了书轩,主要是诗评、对弈、品酒。楚人本就性情浪漫,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湘竹轩也就化名为墨竹轩,直至今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且说春申君沐浴更衣,配上美玉香囊便上了马车,直奔墨竹轩而去。伏在角落的陌生人见状,折步去了驿馆。
墨竹轩的门主客人早早便在门前夹道等待这位冠佑美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倒不是位高权重而受人欢迎,而是春申君是继三闾大夫屈原之后,引领楚辞风骚的文笔大家,大部分人都是瞻仰其风采而来。黄歇有些受宠若惊,下了马车寒暄几句,便被众人拥簇进了辩堂,黄歇做主位,众人左右客位依次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