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湖熟,天下足

自宋朝时,这句关于江南的谚语就广为流传。

两浙之地一直都是富庶之地,明初时期着名的商人沈万三就发家于此。

江南多水稻,也多桑田,这个时期江南之民是最富庶的时候,由于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而下的一系列政策,明初时期,官场少有的好转起来。

百姓在种植水稻的同时,也会种植桑田,养蚕丝来供制造局收取蚕丝获得额外的收入。

制造局收取的蚕丝再制成布匹丝绸,再转而往海外销售,与海外来的商人做生意。

这是一个商业繁荣的时代,万国来朝的同时,也多了很多的机会。

虽然此时隔着海的东瀛正处于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时大明称之倭寇,屡次叩海侵犯,但也有商人前来,与明朝的官商买卖。

不少人都能够嗅到其中的暴利,从而狠狠地捞一笔。

两浙总督胡濙担任这里的一把手来,他的机遇与危机一直都是并存的。

然而他的搭档,时担任兵马指挥使的赵羾却一直都是为倭寇侵扰而日夜担忧。

毕竟,若是两浙之地出了什么差子,朱棣怪罪下来,谁都担待不起。

随着一纸召令,朱允熥被封吴王前来平倭的消息传到这里后,无论是胡濙还是赵羾,脸上的表情都格外精彩。

朱棣怎么看也不像是特地让朱允熥前来帮助他们的,也不可能是对他们镇守两浙之地的表现不满意而让亲信前来。

那这就很有意思了,朱允熥来的话,谁算是这个地方的第一话事人,两浙之地的官员是听朱允熥还是胡濙的?

胡濙并未感觉到朱允熥的到来是一个威胁,反而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总督府内,胡濙身穿二品大员的衣服,浅尝了一口明前的龙井,茶叶尖尖地飘浮立于水面。

传言茶立于水,是因为有贵客前来。

他的贵客绝对不可能是朱允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