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寄筇杖襄公托孤(1)

乾心论道 客笑而还 1215 字 3天前

接下来要解决的,自然便是具体如何评定等级的问题!

具体到某一家门阀,具体到某一个士人。

谁,应当享受某个等级的权利,该如何定?

谢弼协助桓志解决的,是新法的法条内容。

孔劭的《人物志》,便是评定具体等级的办法。

这两者齐备,新法、新政,才算是真正可以推行。

法条、等级品评办法,皆用儒家之学,树起“礼”的大旗,即谓之“外儒”。

新政、新法范围内的修士,修行法门、修行根基采用法家之术,即谓之“内法”。

谢弼听了孔劭品评徐干,登时精神一振:“休远已得桓公首肯?”

孔劭自得一笑:“试行于今日耳。”

今日?

那就是檀德台上的人,都在品评范围内喽!

谢弼忍耐不住:“在下可否试观一二?”

孔劭笑着示意身后子弟。

记录的那本册子递给谢弼。

只见此时已然记满了六页,都是姓字、籍贯、家世出身,然后或相貌、或气质、或谈吐、或学问,加以点评,最后定出品级。

此间共列九品,但实际最高评价——上一品虚置,那是专门留给古时有名的贤王、仙真的。

当世之人最高最高,也就是“上二品”,此间唯有一位——蓬莱君桓志。

谢弼一目十行。

看到了襄公矩,中四品。

看到了许季山,中五品。

看到了叔孙无忌,下七品!

谢弼猛一抬头,看向南侧正在与人闲谈的陈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