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确实实早已超出了当今修士的能为,但同时!
修士突破感应,就是突破了身躯对性灵的某种限制,是使得修士可以直接感受到“非我”的突破。
从境界、前路的方向上去求索,“我”与“非我”的印证则又是足以被顶尖的大修士们所看到的。
这一刻,陈仲不由得对杨宝更生钦佩之情。
当然,杨宝已经在他自己的道路上向前求索着。
陈仲也不可能停下来。
钦佩之后,是对于自身状况的更进一步的观辨。
那些透入了内景的“外气”,在虚无、空寂之中蜿蜒、盘绕,最终越来越纯粹、越来越细微,同时也越来越趋近于陈仲自身气息的样子。
最后,已经细微到以陈仲当下的修为无法观辨的程度的“外气”,接触到了内景中陈仲的身体,从那些皮肤表面生出的细微毛孔,钻入陈仲体内。
虽然已经观辨不到,但在陈仲明确知晓了“外气”存在之后,他就能够从内景身体的毛孔中,确切查知“外气”的入体了。
而这些入体的“外气”,则迅速被陈仲自身气息所同化、接纳,成为了他的一部分,甚至还会有一些陈仲自身气息在永不休止的抟炼过程中,被排斥离开,再通过毛孔与身体各处孔窍离开,离开内景中的陈仲身体,最后离开内景。
原来如此!
陈仲又一次生出不久前知晓那“神域”法门时的感慨。
怪不得他静观自身诸气,伤势就可以缓缓复原。
怪不得修士入道之后,就开始逐渐减少了对食物、饮水的需求。
怪不得各家修行法门的初始,都会对修士自身真气相当重视。
真气纯粹,“我”就纯粹。
是以真气改造“我”,还是以“我”改造真气,则是各家传承的第一次真正分野。
陈仲所得的道家传承,则既不改造真气,也不改造“我”,静观即可。
陈仲就像是曾在观澜峰向他演示形名说法门的卢毓一般,于内景中忽然消散了已然功成大半的“身体”,好似回到了修行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