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凯里

李渔,正是这样一个文人。

在历史上,李渔有很多头衔:文学家、戏剧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李渔堪称 “古代娱乐圈第一大佬”:

他大半生从事戏剧创作,着述五百多万字,称为中国戏剧界的 “东方莎士比亚”;

他组建李家班,首创全国巡演的先河,“全国九州,历其六七”;

最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个纯粹靠着商演、卖剧本来赚钱的人,堪称 “中国古代文化产业第一人”!

他的作品在当时畅销到什么地步呢?一部新作,数日之内,三千里外就能见到刻本,以致时人感叹 “今天下妇人孺子,无不知有湖上笠翁”。

“清朝第一畅销书作家” 李渔,一生相当高产,而他最为得意的着作,当属《闲情偶记》。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独《闲情偶记》一书,其新人耳目,较他刻为尤甚。”

无人不爱的 “古今第一闲书”

《闲情偶寄》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各方人士赏识,后人也对其赞不绝口。

清初学者余怀评价道:“ 糊涂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聪明;狭隘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旷达;笨拙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灵巧;愁闷的人读了它将会欣然起舞;有病的人读了它将会霍然而愈。”

周作人先生称这部作品 “ 文字思想均极清新”“都是很可喜的小品”。

梁实秋先生认为:“ 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林语堂先生对这部“闲书”不吝盛赞:“ 在李笠翁的着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研究生活乐趣的,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诗人冯唐更是对这部书推崇备至:“ 我人生中有些缺憾,既想立言,又想立功,还琢磨着怎么立德,结果没了生活。当我终于有了时间,怎么用时间,怎么闲下来?李渔教会了我生活。享受生活并不等于要花很多钱,这是李渔带给我们的重要认识。”

打开《闲情偶寄》,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满腹牢骚的落魄文人,而是一位充满贵气的“闲人”的妙笔生花。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闲适恬淡、雅趣横生、充满人情味的生活状态。

那么,李渔缘何着得这样一本 “闲书”?

一切还要从这位奇人异士的身世说起。

生为仙人,渴慕贤人

却终成“古今第一闲人”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

据说李渔出生时,其母三天三夜未能分娩。有一道人路过,说这孩子是星宿降地,李家地盘太轻,载不动,建议把产妇移到祠堂后,李渔才呱呱坠地。

正因为道人说他是神仙下凡,所以取名李仙侣,字谪凡,李渔是他中年后自己改的名字。

李渔自幼聪颖,襁褓识字,总角之年便能赋诗作文,下笔千言。他每年在自家后院的梧桐树上刻诗一首,以警戒自己不要虚度年华。

那时的李渔,还是一个传统的文人,他读书的目的,自然就是为了考取功名,以图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