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是杨县长的儿子,是从县里面来的小道消息。”
“妈的,那是邱麻子,在作我的怪。”
“以前他作我的怪,才让我从县里,跑到了市里。后来和你,也拼上了。”
“谢谢杨县长,我也溜到市里来了。”
“你运气好。全区几百个转干指标。就是杨县长,为了你一个人,跑来的次数。那可以说,是最多的了。”
原来陈本虚的文化考试,已经考上了,而且成绩在县里,还是考得很不错。可是呢,陈本虚以工代干的工龄不够。一时间,就还不能给予转正。
可是杨县长知道这个事,就单单为了陈本虚一个人这指标,跑了好几回市里。
杨县长跑到市里,是这样跟他们说的:
“我们作为政府,为什么要让工人转干。不就是为了培养人才吗。”
“是的。”
“那陈本虚同志的工龄,虽然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可是在陈本虚在县里的近百万人当中,是唯一的一个创作人才。”
“创作人才,是没有单列的。”
“你们能不能够,为了一个人的创作才干,给我们县里,开一开绿灯,破一破格呢?”
可是人家市里面的领导,拿着陈本虚上报的作品,对着杨县长晃了几下说:
“你要是说,一个同志,是个人才。我们当然,是会破格帮他转正的。可是你说的,一个人是人才,总得有一个东西,来证明他的过人之处哦。”
“那应该是的。创作人员,是得靠作品说话的。” 原耽小说网
“你在这里说,他是个人才,可是他才发表了这么几篇小小文章,难道就能够,算得上是一个人才了?”
杨县长一听,感觉人家的话,很有道理。
就赶快回到县里来,连夜又跑到陈本虚家里,问:
“陈本虚,除去那些文章,你还有没有,其他的作品发表?”
陈本虚说:“有。”
“拿给我看看。”
“省里头的一家剧本杂志。叫做《湖南戏剧》的。
“就是你发表了两个小剧本的那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