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子,种庄稼,好多事情都得提前安排,里正恨不得天天住在老赵家,每当大雪封门,好几天没来,还有些不适应呢。我这儿的会客厅,地方宽敞,炭火旺,还有茶水点心,躺椅软榻,小五她们还不时地伺候着,实属整个河湾村最舒服的议事堂,都喜欢来我这儿商量事情。
冬天即便再漫长,也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当土壤解冻后,里正和老爷子便开始马不停蹄的安排任务。挖地基,打土坯,翻土耕地,整个河湾村又投入到热火朝天中。
期间,县令大人过来视察过一次,对我们村这种勒紧裤腰带下,还能大冲大干很是佩服:“余娘子,你太厉害了,外面到处都是死气沉沉,就你们村劲头十足,真是让人羡慕。”
“还不是都仰仗大人的英明神武,要不是您加派人手四处巡视,哪有我这一方安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现在拍马屁的段位是越来越高了,三言两语就将焦点转移走,还能哄得县令大人高兴。果然,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老太太再不乐意,大锅饭又改回了一日三餐。毕竟每天都是重体力活,饿着肚子怎么行。眼看仓库的粮食就要见底,老太太抱怨:“这青黄不接的,天天这么多张嘴,可咋办啊?我这天天省细着,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老二家的,你再不想办法,大家就得吃糠咽菜了。”
听老太太这么说,我这心里也沉甸甸,都有些后悔去年脑子一热办展销会了。否则,那么多吃食,应该能撑很久,不会弄得现在处于捉襟见肘的境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幸亏留了后手,否则让人饿着肚子干活,饼画得再圆,也会激起民愤得。
“娘,不用担心。我有让我娘家二哥帮着储备些,钱家不是陪嫁了个粮食铺子,之前收购的都给咱们留着呢,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
老太太这才放下心来,不再整日愁眉苦脸。
镇上的粮价一天一个样,家家户户都在紧衣缩食。二哥的粮食铺子早就关了门,不对外营业,存储的粮食都给了我,让我感动的好想哭。要没有家人坚实后盾,我岂能过得这么任性肆意。怪不得常说一个成功的人士背后,总会有一些为之付出的人。
“二哥,我按年前的市场价给你吧,总不能让你吃亏太多。”
“说的什么话?又不指望着发横财。本就是给你留着的,按收购价给就行,再说你又不是为了自己。”
虽说是自己人,可不能老仗着关系占便宜,否则早晚成仇人。
我坚决道:“这铺子可是二嫂的陪嫁,你也还得养活一大家子呢,搭太多会被别人说三道四的。二哥,我不差钱,就缺粮食,你能给我留着,就是帮了大忙。我不想让你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当着大伙的面,将一个个银元宝递了过去。那账房满脸堆笑:“破费了,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
当车队进村时,大家都围了过来,看着那一袋袋粮食,眼中满是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