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宗教为教化服务

这能解决新的度牒制度推行后,一些宗教人员失业的问题。

——

但是还有些不够,钱谦益问:

“没有度牒的神职人员呢?是否要加限制?”

“尤其是各教培养的道童、沙弥。”

这些是各大宗教的后备人员,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事情。

朱由检皱眉思索一番,觉得不能放任,说道:

“没有度牒的神职人员,数量不得超过拥有度牒的教士。”

“而且这些人没有通过试经考试,没有传教权力,避免曲解经文、篡改教义。”

“尤其是各教学徒,同样要登记造册。”

“对于没登记造册的未成年人,不得向他们传授经文。”

“每个学徒在二十岁之前,都要参加考试,决定以后的待遇。”

考上了一切好说,考不上或者退出山门还俗,或者去境外传教,立功获得度牒。

也可以做没有度牒的神职人员,数量同样受到限制,并且没有传教权力。

这决定了会有一部分人被刷下来,朱由检为了避免出现大乱子,嘱咐钱谦益道:

“将来确定各教经典后,你们要安排所有神职人员举行一次考试,前五万名授予新的度牒,其他人全部取消,等待三年一次的考试。”

“新度牒要重新发放,授予教士身份,地位等同公士。”

“如果想要捐纳,同公士的价格一样,需要纳粮一千石。”

“这是对现有神职人员的特殊优待,以后要严格限制数量。”

给了现有僧道一次落地的机会,前五万名全部保留。各地上层僧道,基本都能获得教士身份。

其余人考不上也没关系,可以去境外传教获得度牒。

但是如果连境外也不想去,只想留在内地吸血。那就别怪朝廷不客气,当作非法宗教人员打击。

这个权力,显然是交给太常寺,钱谦益欣喜道:

“臣会尽快举办考试,重新发放度牒。”

“就是一些高僧名满天下,让他们参加考试,有些不近人情。”

“朝廷是否能根据他们的贡献,授予教士身份。”

朱由检点头应允,答应道:

“留出十分之一的名额,由朝廷直接授予。”

“各地宗教协会委员,只要拥护朝廷、不是不学无术的,都授予教士身份。”

“新的教士度牒要像身份证一样编号,降低被伪造的几率。佛教第一号度牒授予智旭,表彰他推动佛教中国化的贡献。”

有意识地提高智旭的地位,由他主持佛教改革。

避免某些被取消度牒的僧人心有不甘,闹出什么乱子来。

对道教朱由检则不担心,一是道士数量少,二是城隍司已经吸纳了很多道士。在城隍司急速扩张的背景下,只要愿意学习,道士基本上都能获得城隍祭司度牒。

钱谦益是知道这种情况的,而且和佛教更亲近,所以他专问佛教。

朱由检作为皇帝要维持表面上的不偏不倚,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但是对佛教协会的执掌者智旭,同样提了一嘴。

钱谦益和智旭的合作非常愉快,闻言十分喜悦。

他更高兴地是皇帝如此给面子,对他的提议直接答允。

教士度牒考试,由此初步确定,太常寺负责实施。

宗教学堂,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朱由检特意叮嘱道:

“授予教士身份的人员、尤其是各地宗教协会委员,以后要陆续安排到宗教学堂培训,学习相关知识。”

“对于宗教学堂毕业的神职人员,则要特别优待,每年授予一定的度牒。”

“那些二十岁以上没有考取度牒的,只要承诺接受朝廷调遣,同样允许考宗教学堂,保留学徒身份。”

“城隍司新设没多少年,可以从佛道两教,吸纳神职人员。”

这就是宗教学堂的任务,确保神职人员之中,有一批人支持朝廷。

有关宗教的礼法,将纳入宗教学堂的基础课程,所有教派的神职人员都要学习。

在经过宗教学堂的熏陶后,相信会有更多的教士理解的朝廷宗教政策,成为朝廷的拥护者。

如果效果显著,朱由检甚至打算在各地建立宗教学堂的分校,规定所有教士都要去宗教学堂培训,明白他们应该遵守的规范。

但是这对现在来说很困难,只能一步步慢慢来。